放大圖片
淺談文言範文之四
今期會探討李白的《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是李白於長安所寫的一組五言古體詩,共4首,本詩為第一首。全詩表達出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
全詩內容可分為四大部分。
首先,詩人在月夜花下獨自飲酒,無人親近,場面十分寂寞。此時,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舉杯邀請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的影子,連自己在內,幻化成3個人,使冷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然而月影不解風情,詩人孤獨如故。
李白邀月影盡歡 點出「行樂及春」
其次,於第五句至第八句中,詩人以灑脫的襟懷、超越現實,從月影上發議論,指出既邀請了月、影作伴,姑且忘卻世俗的不快,與他們盡情歡樂,共度美好夜色,由此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
第九句至第十二句為全詩的第三部分,詩意又有起伏。詩人邀月對影,交歡作樂,看似怡然自得,其實不過是詩人的感情向外投射引起的幻象。因此,當詩人醉倒,明月和身影自然消逝,好友還是要分散,詩意再次陷入無法排遣的哀愁中。
末兩句感情昇華 忘卻物我之別
末兩句為第四部分,表現詩人的感情昇華,同時也是全詩主題思想所在。詩人忘卻物我之別,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為知心,並相約在邈遠的雲漢上相會同遊,展示出詩人鄙棄凡俗、孤清高潔的思想。唯有奔向天邊明月,才能徹底擺脫黑暗現實造成的人間孤寂,蘊含作者深沉的孤獨情懷。
寫作特點
1. 隨情抑揚
全詩由詩人飲酒時的感情抑揚所決定。
「獨酌無相親」→抑
「邀月對影」→揚
「月影無情」→由揚到抑
「與月影行樂」→由抑到揚
「月影伴我舞」→繼續上揚
「醉後各分散」→由揚到抑
「相期邈雲漢」→昇華到高潮
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感情變化,顯得波瀾起伏,情致深婉。
2. 浪漫筆法
浪漫主義在反映現實上,善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常用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像和誇張手法塑造形象。如本詩中,詩人運用想像,把月下獨酌的孤清環境渲染成熱鬧的氣氛。又用擬人手法賦予月亮和影子具生命、有感情的形象,反映李白詩歌的浪漫特徵。
3. 妙用反襯
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副詞或形容詞加以描寫,視為「反襯」。例如本詩就以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反襯詩人獨酌的孤獨和苦悶,寫與月、影同遊也是反襯了詩人在現實中知音難尋的無奈心情。
■吳一敏 資深中文科教師
作者簡介:福建中學(小西灣)中文科主任,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及優秀教師等獎項。
學校簡介:福建中學(小西灣)是全港唯一一所在中文科採用完善自編教材的學校。整套教材由初中至高中一共10冊,並配以寫作及口語課本,是一套高度切合考生需要的教材。該校中文科教師師資優良,多位老師獲獎,更獲邀至兩岸等地作分享交流;考生於中文科的成績更錄得連續數年9級增值。
■預告:「淺釋文言範文之五」將於2/7(星期三)刊登。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