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毛旭輝《家長倒下》當親人離開世界,能思考什麽?


放大圖片

■毛旭輝《兩個梨和父母的照片》

提起毛旭輝,對中國「八五美術新潮」有概念的人大都如雷貫耳。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與潘德海、張曉剛、葉永青一起組成「西南藝術家研究群體」,成為西南群體領軍人物。九十年代以來,毛旭輝繼續關注社會現實,他透過日常生活提煉出具象徵意象的符號,最有名的作品像《家長》和《剪刀》系列都成了他創作中的里程碑。曾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S1、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著名國際機構展出的他,2007年時曾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大型回顧展「家長的黃昏:毛旭輝創作三十年」。然而這一次再來香港,他的「家長」卻倒下了,這與他雙親過世的個人經驗有直接關係。■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攝:潘達文

在毛旭輝這一系列作品中,我們直觀上感到最鮮明的意象便是「倒下的靠背椅」,而這其實是從2011年至今的階段中,毛旭輝創作的主題內容。

他說「其實在做完《剪刀》之後,我一直在想自己能做什麽。又正好受到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毛旭輝從個人和家庭的經歷中獲得的體驗讓他逐漸開始想反思沉澱。「2007年和2009年我父母相繼過世後,老是覺得自己作為他們的兒子,沒能表達出什麽來。」當然他也會做日常掃墓那些人之常情的紀念,但心裡卻覺得身為一個畫家的角色,從文化上對親人去世這件事一定可以有某種表達的可能性。

於是,2011年在大量的速寫中,毛旭輝內心反覆糾纏的過程裡開始出現了「倒下的靠背椅」這一意象。剛好那時他在「藝術長沙」有個個展,就以「倒下的椅子」的形象為主題,展出了作品「永遠」。

創作對他來說完全是和個人生命緊緊牽絆的思考。他說:「因為自己體會到人生要面對的生死經歷,所以作品裡出現了這種『悼念』的感覺。父母走後要去哪裡?永遠到底有多遠,多數時候這些問題我們回答不了。」但作為藝術家,真正遭遇到了這些問題,就逃不過去想苦苦思索和提煉。

藝術總體還是生活被動的反映

毛旭輝坦言對他來說,藝術總體還是生活被動的反映。「可能我總想畫些伊甸園、烏托邦等讓大家愉快的東西,可自己卻會遭遇反思,怎麼最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了。」所以他不是個會拋開個人經驗去在創作中涉及歷史的藝術家,他的主題,一定和他自己有關,他從來不靠幻想去創作。

而畫完這一「倒下的靠背椅」系列之後,毛旭輝覺得失去雙親的傷痛也有了些欣慰,至少他做了他可以做的事,對父母在天之靈也可說是有了交代。而這次來香港展覽,漢雅軒主人為他的系列進行的解讀「家長倒下」在他看來也很有趣。

「張先生給了我另一個角度去看待我自己的作品,他能看到些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我從我自己角度也多了個看法。」策展人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組個人創傷系列在被放到社會平台之後所延伸出的更深意義。「家長倒下了,但家長沒有消失,改變的是家長的意義。」

毛旭輝表示:「這樣一看,覺得它就不再只是我個人的私人問題,而是個社會性問題。有時變化不可避免,歷史往往只是一瞬間的事。轉瞬而逝是生命必然,所以『家長倒下』的更廣泛層面意義是『變化』。」他坦言自己作為藝術家來講,一開始也不願意面對人生中這些最真實的東西。「人們對藝術家寄予的期望往往是期待他們創作代表人生中美好的東西,但一旦涉及事物本質、哲學和生老病死時,我們是否可以迴避?」

對毛旭輝來說,答案肯定是不能。他說他自己的畫既是自己給自己的解答也是反省--他的創作確實是從個人信息中積累出來,從而令他去反省自己的生活。畫畫對他而言最大的理由是「注意生活中的變化,根據自己的遭遇對世界的看法也出現改變」。

「熱衷表達的人才會承擔文化的命運」

從《剪刀》系列直到今天,毛旭輝畫面上的主體不同,但本質上沒什麼改變。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他是憤青,喝了整整十年酒,到了1993年身體出了問題得天天吃藥,每天剪開藥片包裝的瞬間,出現在了他的速寫筆記中。他說「生活裡面有些東西很奇妙,自己的生活常會帶來創作素材。」在那之後,他再把這些素材變成藝術品。

而多年過去,對他來說依然重要的是表達能力。他說有表達能力是很幸運的事,「否則就是自然人生而已,作為藝術家的意義就沒了。非要是熱衷表達的人,才會承擔起文化的命運。」也只有不斷表達,才能釋懷,否則,生命中的澎湃疑惑,要流向何方?

而今次展覽系列中的那張海報《星空》,毛旭輝就很喜歡,他認為那張作品中有藝術的昇華力量,對複雜生活體驗裡的某種情感進行了昇華。而另一張畫面看上去極絢爛的《可以葬身之地》,則是毛旭輝在親人走後,看着逝者往生的簡陋病床,覺得非常殘酷--覺得人不該死在這樣的地方,從而創作的作品。「這張想表達的是生命較永恆的一種狀態:在自然中消失,在陽光下重生,所以畫面有一點陌生感。」

而談到未來想嘗試的主題,過去絕少畫人物(今次展覽中只有一張他畫了父母相片)的毛旭輝表示:「以後想更多畫和人物有關的作品。」他笑言自己其實喜歡畫和人物有關的內容。「只是後來靜物抓住了我,我也想獲得解放。」

毛旭輝個展《家長倒下》

時間:即日起至7月12日

地點:漢雅軒畢打行(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1室)

相關新聞
毛旭輝《家長倒下》當親人離開世界,能思考什麽? (2014-07-01) (圖)
藝訊:中國當代藝術家白明將赴巴黎辦個展 (2014-07-01) (圖)
藝訊:香港藝術發展局與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再度合作參與第56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 (2014-07-01)
林奕華用戲劇的態度面對經典 (2014-06-27) (圖)
精彩放送:香港中樂團新樂季經典與破格 (2014-06-27)
《恨嫁家族》 (2014-06-27)
《梁祝的繼承者們》 (2014-06-27)
敢觀舞台:澳門藝術節2014-《舞》與《非常狀態》 (2014-06-27) (圖)
她用鏡頭作畫:張立軍的「墨韻」世界 (2014-06-24) (圖)
藝訊:榮念曾竹棚花牌巨型裝置 進駐美國華盛頓國家大草坪 (2014-06-24) (圖)
兩小時,記憶回捲184年 (2014-06-20) (圖)
五月觀藝迥然不同的兩個演出 (2014-06-20) (圖)
「浙江小百花」攜新戲 亮相2015香港藝術節 (2014-06-20) (圖)
捏土為陶 為茶作器 銅官陶人彭望球 (2014-06-17) (圖)
長沙窯:跨越千年的陶都 (2014-06-17) (圖)
藝訊:趙君書畫作品展亮相春城 (2014-06-17) (圖)
桑吉加在舞蹈中, 聽自己的心跳 (2014-06-13) (圖)
《你為甚麼不是Steve Jobs?》中的形體與靜默 (2014-06-13) (圖)
鮑賢倫:我襟懷古 (2014-06-10) (圖)
藝訊:法國五月節目 中法建交50周年節目 巴黎.丹青-二十世紀中國畫家展 (2014-06-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