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反映一個人的價值觀,故此,我們從一個人的言行可窺探其性格之餘,更可剖析其人生觀。既了解一個人的人生觀,便更清楚其言行之所以然。
閱讀基礎在於文字,惟閱讀之深入在於價值。尤其在文言文中,人生觀與價值觀支配古人對事件的觀點,諸如儒墨道法,某人主張何種學說,對某事的看法便會是該學說所持信念。順此路而進,要理解或評論某人觀念,自不是難事。
模擬試題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論語.陽貨》
題目:哪一項不是宰我有關「三年之喪」的觀點? (4分)
A. 君子倘若3年不習禮樂,禮樂定必崩壞。
B. 為父母守喪3年,年期太久。
C. 應將守喪之年期改為一年。
D. 守喪是不必要且沒意義之事。
題2:宰我基於甚麼原則考慮「守喪」的問題。 (2分)
題3:指出孔子有關「三年之喪」源由的解釋。 (4分)
答題指引
題1
.從「三年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一句可知A為宰我的觀點。
.從「三年之喪期已久矣。」一句可知為B為宰我的觀點。
.從「期可已矣」一句可知C為宰我的觀點。
.文章沒有宰我有關「守喪」的必要性與意義的討論。
題2
.所謂「基於甚麼原則考慮」即要求考生分析宰我主張改守喪之期的理由。
.宰我以「禮樂」崩壞為理由,明顯的以功利與效益為考慮原則。
題3
.孔子解釋「三年之喪」的源由有二:「免於父母之懷」、「天下之通喪也」。
.「免於父母之懷」即人出生後須3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故以守喪3年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天下之通喪也」即世間約定俗成的禮儀。
參考答案
題1:D
題2:功利原則/效益原則
題3:孔子認為「三年之喪」之設,源於人出生後須3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故以守喪3年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此外,守喪3年也是大家約定俗成的禮儀,故人人也應遵從。
■謝旭博士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客席講師,教授中國文化與通識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專欄作家。哲學博士、文學碩士。PROLOGUE教育總監、中國語文科與通識教育科名師。電郵:Dr.JukTse@gmail.com。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