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筆者帶學生遊龍躍頭文物徑。網上圖片
試後有些空檔,偷得浮生半日閒,筆者帶學生文化一日遊,選址是龍躍頭文物徑。有學生把這活動轉告母親,其母也是筆者多年前的學生。隔了一天,電話傳來WhatsApp:「老師,我母親、即同學X的外婆,是麻笏圍的原居民,我每年仍帶他回去拜年和吃盆菜。」語末還附數張「墟R」的祠堂吃盆菜場面。之後,又謂她的遠房親戚也曾在本校就讀,是老圍的原居民,問我是否認識?筆者自然認識,腦中即時浮現出一雙大眼睛的鄉村小姑娘,原來她也是皇姑的後裔,那是30多年前的往事。重視血緣,桑梓情重,這是宗族文化。
文化遊那天,我們來到松嶺鄧公祠;這祠堂,是紀念龍躍頭六世祖鄧松嶺而建的。祠堂內楹柱的兩副對聯挺有意思,「峰起龍山(村後大山) 疊嶂層巒 五朵芙蓉(五個山峰)開嶺表(表者,榜樣);流翻吉水(鄧氏祖籍江西吉水) 尋源溯本 一條脈絡貫江西」;「偉業(鄧禹為東漢開國功臣)冠雲台(雲台指朝廷,在朝廷穿戴官服),漢室將軍(鄧禹)綿世胄(胄指盔甲,意即延續貴族);芳聲流稅院(指先祖曾封為稅院郡馬),宋朝郡馬大名家」。這兩副對聯意味深遠,「開嶺表、綿世胄」等語,既可指鄧松嶺本人,也可指其先祖輩,又可寓為對子孫的期盼,一語三關;「疊嶂層巒、五朵芙蓉」暗指子孫繁茂、家業有成;事實上,後來龍躍頭發展成五圍,恰好是「五朵芙蓉」。
鄧林:龍躍頭開山祖
祠堂正殿供奉的,是香港獨一無二的龍頭木雕神位,木主是二世祖鄧自明。公元1126年,靖康之難,開封陷落,皇室四散。其時錦田人鄧元亮,起兵勤王,途中不經意救了一個名趙姬的小女孩,鄧元亮不知道她的身世,她也守口如瓶不說;其實她是宋高宗的侄女(有說是其女兒),元亮把她撫養成人,又把她許配給長子鄧自明,婚後生下四子。公元1189年,趙姬60多歲(其時鄧自明已恁^,她命長子鄧林到首都臨安,持信物與當時的皇帝宋光宗相認。光宗查明屬實大為感動,論輩分,他是侄子,趙姬是姑母;於是他封了趙姬為皇姑,追封鄧自明為稅院郡馬,眾子孫也得榮寵,這是龍頭木雕的來源。鄧林就是龍躍頭的開山祖,中國人自謙稱己為二世,以示不忘本。「揚名聲,顯父母」;把華袞讓予先祖,把自己隱隱收藏,這是宗族另一文化。
供奉異姓人 表師孟以身殉主
殿的左右,是供奉對宗族有貢獻,或考獲功名的先人神位。然而這祠的右殿,卻供奉了一個異姓人,他是孝子鄧師孟。師孟名為孝子,實是一位忠僕。明朝年間,龍躍頭一帶治安不寧,盜賊橫行。鄉中少主為賊人所綁架,師孟為救少主,不惜頂名冒認是鄧姓子孫,以己身換少主;賊人信以為真,遂把少主釋放,少主釋後,師孟為免主人受要脅,即以身殉主。鄉民為表其忠烈,特把他納入祠堂內受千秋祀奉。想師孟也不是本名,只是鄉民感其高義為其改名。宗族文化,對人有特殊感情,這感情的最高處是把他納入血緣網內,把之視為親人,這是宗族另一文化。
宗族文化,桑梓情誼,日漸褪色,令人惋惜!■圃丁
作者簡介:現職中文教師,大學畢業之後,全程投入教育事業之中,一晃眼30多年。知命之後,回歸中國文化;躬耕校園一隅,推廣儒道,自得其樂。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