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市民在筲箕灣「盂蘭勝會」中拜祭。盂蘭節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之一。 資料圖片
自古以來,人們對自然界一切事物充滿了敬畏,凡遇上農桑畜牧、興土築物等民生要務,大多先祈求神靈庇祐以助成事。一般祭神儀式由祭者獻上祭品以外,更會宣唸祝禱辭,以求得到上天或祖先降褔庇祐。因此,認識祝文對於了解古代的宗教、文化和文學不無裨益。
肩負重任 溝通神明
祝文廣泛應用於祭祀儀式上,一直以來與文學關係密切。劉勰《文心雕龍.祝盟》謂:「若夫《楚辭.招魂》,可謂祝辭之組麗也。」祝文肩負與神明溝通的重任,文字絕不能馬虎了事,所謂「祝史陳信,資乎文辭」,即使做不到詞采華茂,亦務必典雅莊重,大方得體。歷來祝文多由能文之士執筆,如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一生創作大量祝文,正好說明祝文與世俗文體井然有別。
一如中國其他地區,祭祀儀式在香港歷久不衰,但由於文獻不足徵,早期祭祀儀式難以考實。然而19世紀清廷在九龍營建寨城舉行了兩場祭祀,其中能見到香港早期祭祀土神的儀式,或可以補充文獻記載的不足。鴉片戰爭之後,英人佔據香港島,隔海的九龍形勢嚴峻,清廷出於部署防務需要,議定在九龍白鶴山南麓營建寨城。當時營建九龍寨城的石塊均採自九龍山附近,官民難免擔心大量開採山石會驚動山川土神,為祈求工程順利完成,乃由當時督辦九龍寨城督工委員喬應庚、顧炳章、袁潤業等官員擇定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初七日丙午舉行興土祭祀儀式。
稟告動土 獲得認可
是次祭祀奉上祭品外,還有宣讀祝文的儀式,其文見載於《勘建九龍寨城全案》,曰:「謹以剛鬣柔毛、庶饈香帛之儀,敢昭告於本境山川土神前而頌曰:山川毓秀,土地效靈。選擇斯境,建立寨城,涓吉興造,浩大工程。惟祈默佑,不日告成。官民集慶,庶物咸興。虔告。尚饗。」祝文讚頌山川土神一直以來庇祐土地,用字典雅莊重,恭敬肅穆,而秉告是次動土之由,希望得到神明的認可,也反映出人們的敬神之心。
興土祭祀完成後,還必須在完工時舉行謝土禮始算大功告成。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工程即將完工之際,九龍寨城舉行了另一場封閉山場祭祀,目的是向神明宣告停止開採山石,恢復山川寧靜。其祝文曰:「維神正直,實鑒在茲。俾興工作,不日成之。躂六X佑,庶物蕃滋。敬修祀禮,用答神慈。尚饗。」由祝文看來仍以祈福、表達神明感謝為主,與興土禮的寄寓內容一致。
祝文表現了古人對神明的祈求,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透過其中能夠了解古代的宗教及文化。此兩篇祝文詳細記載了營建九龍寨城的祭土儀式,正好保存了香港早期風俗禮儀,誠乃不可多得的文獻。■港大附屬學院講師 陳鴻圖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