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三港新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擴建避殺校 修橋便利鄰村學生


放大圖片

■原香港大同學校第一代教師合影,上排第三為周捷君,下排最右為呂儀和。 李薇 攝

這本是一件順風順水的事情,無奈好事多磨。

2005年,國家為進一步集中教育資源,決定推行教育強化政策-即人數不足300人的農村小學將被撤銷,學生統一轉移到設備比較完善的鎮上中心小學。而這意味着,當時人數僅180人的石聯大同學校可能被撤。

「這對我們來說是晴天霹靂!當時我們唯一的念頭就是完善和爭取。但這之後的7年,回憶裡充滿了痛苦。」為了保留學校,周氏兄妹四處奔走尋求解決辦法,對縣裡提出的建議「有求必應」。

「縣裡提議多建一棟教學樓,把鄰村學校的孩子轉移過來湊人數。我們立刻開始籌集資金,幸運的是,我們得到香港熱心人士周全浩博士慷慨捐資28萬元,2006年就建起新教學樓。」周兆康本以為學校完善了,問題就解決,沒想到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

奔波兩地解決徵地

鄰村學生過來上課必須完善兩村之間的道路設施,要新建一座橋,但政府在徵地問題上與當地農民遲遲談不攏價格。為了推動建橋進程,大哥周兆東每年多次奔波於香港和佛岡之間溝通建設,重壓之下連續大病。

2012年,在上千香港大同學校職工、校友的熱切關注下,鄰村通往石聯大同學校的橋樑和道路終於竣工,學校的其他維修工作也圓滿成功,保留學校的根基已然建立。2013年9月,縣教育局局長親自致電周氏兄妹宣告喜訊:石聯大同學校不但可以續辦,更可以擴建至中心小學的規模。

回想7年間的心酸歷程,兄妹6人聲音微顫。這7年間,每當開學、學期末、過年,他們都齊齊來到學校報到,或為親手給孩子們送上獎學金,或為帶來一批新的教學設備,或為慰問在崗位上辛苦教學的老師們。

傾注心血親自管理

「很多香港人只管捐款沒時間管理後續,以至於內地有些希望小學被變相出租,改變用途。我們不能這樣,大同學校不僅是我們兄妹的心血,更是很多香港人的心血和期望,我們必須親自管理,這也是學校在建立14年後還能有發展的原因。」

相關新聞
港人在清遠:港平民建村校 圓母報國心願 (2014-07-09) (圖)
擴建避殺校 修橋便利鄰村學生 (2014-07-09) (圖)
感人故事 4個月籌逾百萬 (2014-07-09)
精益求精:謹記教誨 愛國第一傳承第二 (2014-07-09) (圖)
港商五味舖:出口包裝前路茫 即熱水機闖錢途 (2014-07-05) (圖)
研發增值:生產半自動化 無懼人手慌 (2014-07-05) (圖)
強勁增長:料迎「高發期」 改銷售模式 (2014-07-05) (圖)
生活貼士:莞設港醫門診 睇病可回港報銷 (2014-07-05) (圖)
以案說法:水貂皮須申報檢疫 私運入境違法 (2014-07-05) (圖)
港人在東莞:醉愛方程式 港賽車手全國揚威 居莞栽培新血續追風 (2014-06-27) (圖)
延續夢想:歲月不饒人 轉型教練再飛馳 (2014-06-27) (圖)
港人在北京:陳又誠追星攻略 帶「李寧」圓「中國夢」 (2014-06-27) (圖)
娶賢內助:京城築愛巢 妻助融社會 (2014-06-27)
港人在西安:舌尖上的煮角 (2014-06-18) (圖)
老饕推介:推崇麵食王國小吃天堂 (2014-06-18) (圖)
走出廚房:四處走開眼界 最愛仍是古都 (2014-06-18) (圖)
港人在廈門:秘傳黑咖喱 有「藥」自然香 (2014-06-18) (圖)
三年耕耘得秘方 一世收穫 (2014-06-18) (圖)
港人在山東:教魯童繪「夢地圖」港女助改善社區 (2014-06-11) (圖)
遠勝預期:孩子想像超預期 「總能帶給我們驚喜」 (2014-06-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三港新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