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韓國推行網絡實名制。 資料圖片
觀乎3屆文憑試通識科試題,「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這個單元的議題頗為熱門。如首兩屆以吸煙、癡肥出題,同學對這些恒常議題都有一定認知,不難作答;而本屆文憑試,「暴飲問題」雖較陌生,但仍可運用相關概念作答。同學溫習時可多着重這個單元的恒常議題、理論及概念。本文會以「青少年網絡欺凌」為例,探討其影響及提出預防建議。
完事仍留底 易再受害
首先,談到「網絡欺凌」影響時,可比較校園欺凌與網絡欺凌的差異:
.網欺的影響範圍更大,透過互聯網傳播,可瞬間擴展至全港。
.網欺者能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毋須為其言論負上責任,加上許多青少年未有意識到單純「轉發」、「讚好」有關內容已可構成網欺,情況變得難以控制。
.互聯網的匿名性令受害者難以求助。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使網欺事件完結,但相關資料仍能透過網搜得到,而且容易留有副本,隨時令受害人再受傷害。
韓推實名制 港府可參考
至於預防建議部分,可從個人、學校、家庭及政府等角度作出思考。個人方面,應避免在互聯網公開個人資料,包括相片、家庭背景、就讀學校、工作地點等。家庭及學校方面,應多主動了解青少年的網絡行為,並定期為其進行網絡安全及網絡素養的教育。而政府在制定網絡欺凌政策時,可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做法,如美國制訂有關反網欺的指引,並賦予學校處理網欺者的權力,韓國於2006年開始推行網絡實名制,規定網民若在日均登錄人數逾10萬人次的網站上載文章、照片、視頻等,都必須以實名登記。 ■馬燕雯 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 中文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生
延伸閱讀:
1.《中學生網上欺凌研究》,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研究中心
2.《立法會十二題:網絡欺凌》,新聞公報,2012-12-19,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12/19/P201212190357.htm
3.《互相尊重 「Like」走網絡欺凌》,香港《文匯報》,2014-04-29,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4/29/ED1404290014.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