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鑌 新界青年聯會主席 立法會議員
《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裡的「大學」,是指作為「做大人的學問」。現時,在香港專上學院或大學的畢業生,理論上已成為一名知識分子,由一名學生蛻變為有獨立思維的成年人,可以「明明德」於社會之中。
遺憾的是,香港演藝學院近日的畢業典禮所上演的一幕,不禁教人心寒和惋嘆。當天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蒞臨主持頒發學位儀式,有部分學生將典禮的會場騎劫,使之成為表達政治立場的「舞台」,不但高舉標語及不向主禮人行禮,更有學生在台上舉起手機自拍。學院校長華道賢最終按捺不住,中途站起來說道:「你們各有政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是一個學校很嚴肅和特別的場合,我不憤怒但感到傷感。」
誠然,校長一句「我不憤怒但感到傷感」,不但是他個人的感受,我想更是許多香港人共同的感覺。一個畢業典禮,是代表學生經歷數年的努力而完成學位的回報,學生應珍而重之。然而,在嚴肅的會場內,竟然有部分學生出現藐視的行為,除在場人士受到滋擾外,更對整個典禮氣氛帶來極負面的影響。哲學家約翰.穆勒在《自由論》曾經說過,「唯一名副其實的自由,是以我們自己的方式追求我們自身的自由,只要我們沒有企圖剝奪別人的這種自由。」的確,學生有他們的言論自由,但不代表其行為就是完全正確,因當他們的行徑損害了其他人的自由時,這種言論自由就不應被視為合理。
恒鑌相信,青年人可能只是想表達自己最由衷的想法和赤子之心,但方法卻有所偏頗,忘記了一些最基本的禮貌。誠然,現在的青年受過高等教育,書本「很厚」,但經驗「很薄」,涉世未深卻有「唯我獨醒」的錯覺,往往一時衝動而容易犯上傷害他人的錯誤。現希望各位即將進入社會的青年人,能多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少一點自我中心,讓社會能夠更認同合適的「言論自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