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保普選 反佔中」收集了逾百萬市民簽名,反「佔中」民意十分清晰。但有一種輿論,對有人發動「佔中」,令香港弄到今天對立的地步視而不見,從無批評過激進派的做法走向極端,撕裂香港社會,反而是推波助瀾,肯定和吹捧反對派的78萬「全民投票」和51萬「七一大遊行」的灌水數字。他們從來不說這是「走極端」。為什麼到了大聯盟的簽名運動呈現出了壓倒性的宏偉氣勢,某一些「公正言論」卻落力宣傳要停止「各走極端」呢?
大聯盟的簽名大行動,人數達到了110萬。民意調查顯示:有五成半受訪者,贊成即使不滿特首普選方案的提名程序,也應「袋住先」,先實行一人一票選特首,比例較上次調查上升1個百分點。同時,有超過六成受訪者支持以談判方式爭取普選,支持以抗爭方式的不足兩成。其中,自稱為「建制派」的受訪者,贊成的比例由5月的53.2%增至58%;自稱「民主派」的受訪者的比例,則由56.5%跌至48.2%,表示「中間立場」的被訪者,贊成的比例則由50.6%增至61.3%。民意的傾向是非常清晰的。
在這樣一個民意大轉向關頭,有一種輿論跑出來了,高聲呼喚反對「佔領中環」的愛國愛港群眾「不要各走極端」,又向中央政府進行指責,說「很難想像常委會的決定會滿足各方訴求,反而可能觸發泛民陣營翻枱、佔中等抗爭行動擇日登場,屆時會否導致衝突、釀成怎樣的亂局,難以估計」,還攻擊愛國愛港的陣營「也有極端派」,「不希望政改方案通過」云云。這種說法既不符合事實,更對參與「反佔中」簽名的市民不公平。
曲解「一國兩制」分裂香港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了關於「一國兩制」實踐的白皮書,講清楚了中央政府對於政改的底線,講清楚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內涵,講清楚了中國憲法和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講清楚了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的管治權,講清楚了既要保障中央政府對香港事務的直接權力,也強調要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的權力,讓香港同胞對於「一國兩制」的模糊概念,逐步清晰起來,認識到香港的高度自治權都是中央政府授權的,「一國」是前提,「一國」是母體,國家的主體有13億人,大部分的國土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根據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在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可以允許香港這麼小的地方,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所以,香港的高度自治,並不是完全自治,是有限的高度自治,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是從屬於社會主義祖國母體的。所以,香港普選行政長官,一定要考慮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問題,要符合香港是地方政權的法律地位,不可能採取什麼國家實體的「國際標準」或者「公民提名」,更加不可以踐踏基本法,另外創造新的憲制。
香港的行政長官在基本法中已經規定必須由中國公民出任,中國公民就要受到中國國籍法的規管,國籍法第五十條規定了中國公民必須維護國家的主權、榮譽和利益。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也規定行政長官在就職的時候,要按照基本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在法律上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者擔任,是天經地義的,是行政倫理的必然結果。
但是,1年多來,有人提出了要求行政長官愛國愛港就是篩選,他們公開提出反對愛國愛港,反對按照基本法實行普選,提出了「去中國化」,提出了要和「台獨」勢力結成命運共同體,要發動「佔領中環」的核彈爆炸,弄得香江天昏地暗,弄得社群撕裂,誤導了香港人,讓不少香港市民誤會了「一國兩制」的高度自治是完全的自治。這樣,香港和內地豈不是變成兩個國家了?
偏袒激進勢力何來「公正」
對立形勢的發展原因和結果,700萬同胞是有目共睹的。香港弄到今天對立的地步,是有人發動「佔中」,威脅中央,對抗中央,企圖把香港從基本法的框架裏分離出去,走向對立所造成的。但是有一種輿論,在分裂的勢頭氣焰囂張的時候,從來沒有批評過激進派的做法是走向極端、撕裂香港社會,反而是推波助瀾,肯定和吹捧反對派的78萬「全民投票」和51萬「七一大遊行」的灌水數字。他們從來不說這是「走極端」。為什麼到了大聯盟的簽名運動呈現出了壓倒性的宏偉氣勢,某一些「公正言論」卻落力宣傳要停止「各走極端」呢?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一直邀請反對派議員就政改問題進行對話,但是反對派製造了許多難題,拖延和拒絕進行對話。為什麼過去4個月來,這種「公正的輿論」一直不呼籲反對派進行對話?最令人覺得奇怪的是,大聯盟和愛國愛港社團的簽名運動,公開的口號是「反佔中 保普選」,為什麼「公正的輿論」矛頭指向愛國愛港陣營是「極端派,企圖拉倒普選」?現在大聯盟的簽名運動在8月17日就要結束了,將會舉行一場盛大的遊行,目標人數為9.8萬人。這個時候向大聯盟的盛大遊行潑出污水,說他們是「極端派」,是否想起到阻撓香港群眾參加遊行的效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