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古樹即景(下)


袁 星

見過比這更大更老的古松樹和銀杏樹,對這棵不認識的樹,我不太感興趣。

今年春天,從單位的孟大娘家院門前經過,被院中的花香吸引,我徑直走去觀賞。孟大娘是單位裡的養花高手,家裡養了很多花。結滿金桂子銀桂子的桂花、兩米多高的仙人掌,以及劍蘭、曇花、繡球和一些我不認識的花,滿滿一院子,連她家的陽台上都塞滿了各種花。

我進去時,孟大娘正蹲在地上侍弄幾盆花。見我進門,她起身樂呵呵跟我打招呼。院落東面的牆根處,有一棵栽在地上的花樹正在盛開,花色潔白,花朵細長如管,一朵朵小花擁擠着排列在一起。小樹花開滿枝,聖潔如雪。詢問孟大娘才知道,這散發着淡淡花香的花樹名叫雪蘿。聽我說第一次見雪蘿樹時,孟大娘很不解。她說,前西固村那棵幾百年的大雪蘿樹你沒見過?村頭很大那棵!被孟大娘這麼問起,我這才如夢方醒。原來,那個同事們經常談論的不算太大的大樹,就是雪蘿樹,能開潔白漂亮的花!

單位駐地離前西固村不到五里路,我又抽空專程去了一趟。我去時,那棵雪蘿樹已經開完花。雪蘿樹的樹下,被政府部門圍建起一個直徑七八米的圓形花壇。花壇高近兩米,布着石階。花壇的南面下方,專門立了塊石碑。

仔細讀了石碑上的繁體字,又詢問路過的一位老人才知道,這棵雪蘿樹,當地老鄉叫它流蘇樹。前西固村建村時,村裡只有三個姓氏。其中一個姓氏,人丁不旺,有個家中排行老三的人,一輩子沒娶媳婦,年歲不大就死了。膝下無兒無女,也無錢財和特別嗜好,一生唯獨愛花。參與埋葬他的人,有人憐憫他,就在他的墳前栽了一棵小雪蘿樹。

三百多年過去了,這個村子由當初的三個姓氏幾戶人家,發展到現在的十多個姓氏一兩千人,可謂變化驚人。除了村子在擴大,姓氏格局也在不斷變化。強姓變弱,弱姓變強,強強弱弱輪流交替。堅守着,交替着,進出着,不知更迭了多少次!可是,始終沒變的,就是這棵雪蘿樹。除了一年年長大,一年年開花,它依舊站在原來的位置。從弱不禁風到偉岸矗立;從有葉無花到白花勝雪,它已經歷了幾世滄桑?

雪蘿花美,可真正超過百歲的雪蘿樹,我們這裡卻沒有第二棵。那個愛花的光棍漢,或許他不知道,因為他的生前喜好,這個世界上多了一棵生長了數百年的雪蘿樹!

與這些大樹相比,在兩泉村往北的山谷中,在一個四五米高的斷壁處,一棵對掐粗的紫藤蘿也堪稱風景。我們這兒的山,又有點兒像嶺。大多數下部像個錐形的大土嶺,愈往上愈陡越尖細,到半腰時頂部突然聳起懸崖石壁,便又更像山。

那棵紫藤蘿,在「土嶺」的最上部,在與懸崖石壁銜接處的岩縫裡鑽出來,它的根深埋在岩石下的「土嶺」裡,枝幹則曲曲折折,從這棵大樹攀上那棵大樹,在大樹上繞了幾圈後,又攀上附近的懸崖石壁。它從山下攀繞到山上,粗枝細藤,四處纏繞,不下十多米長。讀初中時和同學們一道去遊玩過一次。去時,紫藤蘿正在開花。記憶中,那些花長短粗細都極像綿羊豎起的後部那截尾巴稍,毛茸茸的,顏色紫白,香味淡雅。那棵紫藤蘿樹雖然蒼老,新藤的韌性卻依然強大,我和一個王姓同學,合同我們班主任,還一起攀上橫伸到懸崖邊的枝蔓上照了張合影。當時,那粗枝還被壓得一顫一顫的。

我們這裡樹多,紫藤蘿樹卻幾乎見不到。偶然冒出這樣大的一棵藤蘿樹,歲愈百年仍生機盎然,一是算它生命力頑強,一算是它的機緣造化。這麼漂亮的花樹,沒人看管,按說等不到這麼大就會被人家連根拔走的啊!

松柏、銀杏、雪蘿、藤蘿,這些都不是什麼特別名貴的樹種,全國各地都有。可是,真當它們經歷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滄桑巨變之後,它們,就成了風景。

聽老一輩說,五六十年前,我們老家這邊有很多古樹。兩抱多粗的家槐樹,哪個村都不缺。可惜,在大煉鋼鐵和木炭的年月,都被砍伐煉製成木炭了。倖存下來的一兩棵,後來也被村裡或私人變賣砍伐掉,沒了蹤跡。

一棵樹,能長到一抱多粗,怎麼也得幾十年。可砍倒一棵樹,往往只需小半天。二十幾年前,我記事時,村裡還有許多生長了四五十年、五六十年的大梨樹和山楂樹,生長了二三十年、三四十年的老蘋果樹,那時也有很多。可現在,那些原本生長還算茂盛的老樹,剩下的已經不足十之一二了。

大灣村那兩棵古松樹,是幸運的;兩泉和王崮山村那兩棵銀杏樹,是幸運的;前西固那棵孤單的雪蘿樹,是幸運的;山谷中那棵蒼勁的紫藤蘿,是幸運的。它們經歷了世間成百上千年的滄桑巨變,歷經了風雨無數,卻以自己的方式,靜靜地挺立下來。

成百上千年前,栽松樹的人,栽銀杏樹的人,栽雪蘿樹的人,栽紫藤蘿的人,無論富貴還是貧賤,無論善良還是兇惡,無論興盛還是衰敗,他們都永遠地消失了,悄無聲息的。只留下一棵棵生機勃勃的老樹,依舊在時光中堅守。

樹,不像栽樹的人那樣有思想和作為,它們只會靜靜地生長,努力地生長。但因為堅持得久遠,因為經歷的多廣,它們便成了一處處難得的風景。我敬仰這些年老堅忍的大樹,敬仰這些天地之造化!

枝葉遮天蔽日,如瀑如雲;根基沉穩有力,恰似鋼筋鐵骨。這樣的老樹,安家何處,何處就多了一位閱盡滄桑、神態祥和、胸羅萬象的老「壽星」。於是,一棵老樹,又是一段歷史;一棵老樹,還是一筆財富;一棵老樹,就是一處風景!

相關新聞
百家廊:古樹即景(下) (2014-08-26)
琴台客聚:司空明的畸戀小說 (2014-08-26) (圖)
翠袖乾坤:三塊與四塊 (2014-08-26)
海闊天空:葉卡捷琳堡歷史漫遊 (2014-08-26)
見多識廣:「末代沙皇」來過香港 (2014-08-26)
五味人生:鍋塌豆腐 (2014-08-26)
淑梅足跡:「冰桶挑戰」的意義 (2014-08-26)
百家廊:古樹即景 (2014-08-25) (圖)
琴台客聚:不曾識五術 (2014-08-25)
翠袖乾坤:說ABC當大官 (2014-08-25)
跳出框框:爭取睡眠 (2014-08-25)
生活語絲:《紅岩》中的叛徒 (2014-08-25)
玄來如此:鼠 (2014-08-25)
網人網事:你好,報刊亭 (2014-08-25)
百家廊:「戰壕」風情 (2014-08-22) (圖)
雙城記:柳泉居與柳泉居士 (2014-08-22)
翠袖乾坤:浪打浪 (2014-08-22)
古今談:伊波拉病毒怎樣傳播? (2014-08-22)
方寸不亂:「開心」的面具 (2014-08-22)
演藝蝶影:驚慄中見溫情 (2014-08-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