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上回談到「小查詩人」(筆名金庸)編排張三丰的名句:「當我年輕之時,就沒聽過這幾句話。」實在十分管用。
舉個例說,香港有一位大學教師,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出生,過去不停對他的門人學生說:「三十年代,人人將『時間』讀如『時艱』。」潘小子請教過不少文化界前輩,都說「沒聽過」。唯是當中許多人「年紀較輕」,似乎不夠「分量」。好在我們香港作家協會主席黃老教授仲鳴公見多識廣,年前帶潘小子到廣州拜會百齡耆宿李育中教授。李公約在辛亥革命前後出生,長居五羊城,他老人家說「沒有聽過」,就是鐵證。足證我們廣府人近百年來,都是將「時間」讀如「時諫」,不讀「時艱」。
近年,間有小朋友談及「五術」的問題,只能告知曰:「當我年輕之時,就沒聽過『五術』。」小朋友卻說五術是指山、醫、命、卜、相,許多人都是這麼講。查一下資料,這派說法認為山是風水,醫當然是傳統中醫藥,命是算命,卜是各種占卜,相是面相掌相云云。近來,還見有人將「仙」也歸納到「山」裡面去,偏旁一樣,卻有點兒奇怪。
潘某人不敢說「五術」不對,只是從沒聽過。所謂「書有未曾經我讀」,從來只知醫、卜、星、相四門方伎(技),都是易學旁支。方伎又稱方術,字面義就是方法技術,亦可以稱為術數。
如果將「仙」放入「山」,愚見以為算是「埋錯堆」。中國傳統仙學,屬於道家的修煉,內丹外丹都屬養生,養生自然應該算入「醫」。簡而言之,內丹約等於「打坐」,經常用到中醫的經絡學說、臟腑學說和血氣學說。狹義的外丹,是服食礦物藥,明代許多皇帝都有用外丹。廣義的外丹,可以視為藥食養生。
卜指占與卜,是預測學,但二者有分別。殷商文化用卜,每次卜問要殺龜殺牛;周文化用占,古代用蓍草,現代多用銅錢。雖然卜這個名稱仍然保留,事實上今天主要用易占,所以學占卦必須讀《易》。
星是星命之學。原本是藉天象預測世事,後來發展到兼預測人事。真正觀星的算命術在中國是「五星術」,顯然受過巴比倫、希臘羅馬一系的占星術影響。亦有源於星占而不再觀星的算命術,如子平(即八字算命)和紫微斗數之類。
那麼風水算哪一類?
既然只剩下「相」,當然只能屬「相」的範疇。陽宅風水研究人的居所,屬「相宅」;陰宅風水研究死人的居所,屬「相墓」。
至於「相人」,則可以分開來講。觀察人的健康狀況屬「醫」,即是中醫的望診。望、聞、問、切,是為四診,以望診居首。史籍記載古代名醫如扁鵲、華佗的望診就準確得驚人。觀察人的運程命格,不屬「醫」而屬「相」了。附帶一提,今天流行的「掌相學」,其實是掌紋為主,掌相(形)為輔,是「舶來品」,原產地不是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