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朱昌言藏品專場拍品全部成交,張曉敏向拍賣師愈靜瑜贈送白手套
──訪朶雲軒董事長張曉敏
近年,藝術品拍賣活動在中國內地大十分活躍,2014春拍剛鳴金收兵,拍賣面臨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行業存在的問題也開始浮現。走訪上海朵雲軒拍賣行的董事長張曉敏,談談最新市場現象,相信對無論是「藏家」或賣家,抑或愛好者的你,都可以有參考價值。■文:古月
採訪者:朶雲軒2014春拍剛鳴金收兵,首先請您談談本屆春拍在整體宏觀佈局上您是如何把控的?
張曉敏:今年春拍可謂形勢嚴峻,藝術品拍賣面臨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拍品來源卻漸漸乾涸,許多拍品頻繁出入於各家拍賣公司,假拍、拍假、拒付,行業誠信岌岌可危。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朶雲軒深入挖掘優質的客戶資源,以更細緻周到的服務贏得藏家的信任。
這次春拍是我們近年來拍品「生貨」率最高的一次,在海外徵集中得到朱昌言先生這樣的大藏家青睞。買家踴躍競價的熱情,香港大藏家朱昌言先生兩個專場的「白手套」成交,這些都帶給我們很多信心。
採訪者:本屆春拍朶雲軒誕生兩個「白手套」專場,創造中國藝術品拍賣多項紀錄。請問,從整體徵集到招商拍賣,做了哪些籌備準備?
張曉敏:朱昌言先生以收藏海派大師吳湖帆精品稱譽藏界,數十年深藏不露。這次朶雲軒受其家屬委託,以吳湖帆誕辰120周年為契機,於今年春拍推出兩個朱氏藏書畫專場。坦白地講,我內心一直是忐忑的。以往朶雲軒在拍品宣傳上投入的力度並不大,這次我們全力以赴,拍賣前先在上海舉辦「朱昌言藏吳湖帆精品書畫」特展,又赴杭州、廈門、北京等地舉辦全國巡展。此外,整合朶雲軒集團傳統媒體的宣傳優勢,結合微信、微博等新社交媒體的傳播優勢,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宣傳平台。
兩個專場除了創造「白手套」紀錄外,吳湖帆作品的單尺拍賣紀錄突破了500萬元,謝稚柳先生的山水也達到了200多萬元。此次的廈門巡展,是朶雲軒第一次來到廈門,展覽能在廈門市博物館舉辦,也是業界少見的。這體現了博物館對我們的信任和對拍品質量的認可,同時也是國有拍賣公司的優勢。儘管展覽當天下大雨,但還是吸引了非常多的藏家蒞臨。如果有機會有條件,今後我們還要去更多的城市走一走,包括海外。
採訪者:作為香港的著名藏家,朱昌言先生平生所藏書畫蜚聲海內外,而最終他的舊藏在上海朶雲軒上拍,這其中又有哪些善緣聚合呢?
張曉敏:朱昌言先生是一位「隱於市」的大藏家,香港著名的收藏團體,如「敏求精舍」、「求知雅集」等他都沒有參加,因此鮮有人知曉他藏品如此之精。而他與上海博物館則特別有緣分,這主要是原上海博物館馬承源及陳佩芬二位館長的緣故。朱昌言先生生前對上海博物館貢獻頗大,兩位館長對他的收藏給過頗多建議。我1985年大學畢業,就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擔任編輯,文博類圖書是我們主要的出版方向,因而與許多文博系統的專家學者交往甚深。這或許在冥冥中奠定了今日的緣分。
1994年,香港古玩市場悄然出現一批竹簡,共有1,200餘枚,計達35,000字,記載的內容填補了先秦思想文化史上的很多空白。老館長馬承源先生決定立即搶救這批竹簡,但苦於當時上博資金困難,後經朱昌言牽頭,與董慕節、顧小坤、陸宗霖及葉仲午四位朋友合資收購贈給上博。馬承源曾說:「這批楚簡的發現,其意義不亞於新建了一個上海博物館。」我因為這批被中外專家稱為「國之重寶」的戰國楚竹書的出版事宜,與馬館長、陳館長等上博專家有了深入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最終推出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書,在設計上首次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將每片竹簡原色放大,原本只有0.5厘米見方的竹簡文字放大到1.8厘米,使之呈現清晰的筆畫結構,讓讀者在字形隸定上更為直觀,其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更得以彰顯。當年朱昌言先生因熱愛中華文化,搶救文物回歸,成為這批竹簡的幕後捐贈者。而我也因深諳其中的文物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有幸策劃推動了「上博簡」的出版。多年後因緣聚合,又在陳佩芬先生牽線搭橋下,得以受托拍賣朱先生的藏品,或許真是冥冥中的緣分吧。如今回顧這一段因緣際會,已是二十年來的舊事了,陳佩芬先生也已於去年年底辭世,讓人扼腕不已。希望這兩個專場的圓滿成功,能告慰先生生前的殷殷之情。
採訪者:「老藏家專場」在如今頗顯疲軟的市場中表現卓越,無疑是給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能否透露一下,接下來還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張曉敏:朱昌言藏品兩個專場近百件拍品全部成交,成為「白手套」專場,這樣的成績是讓人欣喜的。三幅吳湖帆精品拍出過千萬元高價,其中吳湖帆後期青綠山水佳作《大龍湫》經反覆拉鋸,以1,150萬元成交,同時創下了吳湖帆作品的最高單價紀錄。《花卉四屏》分別寫美人蕉、荷花、蜀葵、鳶尾名花四種,是「吳派花卉」典型,但題材在其創作中極為罕見,場內外藏家激烈競價,終以1,437.5萬元「花落」藏家劉益謙手中。由吳湖帆與民國才女周鍊霞合作、見證兩人旖旎情緣的《荷花鴛鴦》也拍出1,035萬元高價。我還可以透露一下,在拍賣落槌的一周內,這幾件千萬級的作品已全部完成交割。這樣的付款速度在當前銀根緊張的情況下是非常難得的,也可見買家對這幾件作品價值的高度認可。接下來,我們肯定會在挖掘老藏家方面繼續努力,爭取尋找到更多讓藏家眼前一亮的「生面孔」。
採訪者:您作為朶雲軒的掌門人,對這個百年老字號今後的發展有何設想和思考?
張曉敏:朶雲軒百年歷史的起承轉合與這一個世紀來社會的變遷密不可分。今天在上海南京東路的朶雲軒門店,是一個已經烙在人們心中的記憶符號,也是我們的一面旗幟。我主持工作以來,逐步調整經營理念,陸續將朶雲軒原本出租外包的櫃枱全部收歸自營。這對於我們嚴格把控品牌質量、全面整合資源是非常必要的。
但在南京東路這個商家必爭、寸土寸金的地段,物理空間太過有限。而延安西路的辦公空間,也無法滿足朶雲軒產業進一步的發展需要。2009年我還是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社長時,意識到出版產業轉型中藝術品產業的地位與作用,致力於打造從藝術出版到藝術品經營的全產業鏈,而這需要一個更大的物理平台,決定建設朶雲軒藝術中心。當時恰逢2008年金融危機,上海地價走入低谷,集團果斷出資在徐匯濱江區域買下了一塊土地,開始營建朶雲軒藝術中心。目前藝術中心已基本竣工,佔地10,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9,456平方米,將成為上海又一文化新地標。
採訪者:最近我路過龍華西路天鑰橋路時,已經可以看見規模初具的朶雲軒藝術中心了,今後這裡將如何佈局運作呢?
張曉敏:朶雲軒藝術中心將會建設朶雲軒拍賣廳、博物館、美術館、大師工作室、非遺精品展示空間、5D全景深電影院等功能板塊。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與文化部所屬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非遺保護中心開展戰略合作,將以朶雲軒藝術中心為平台,共建國家非遺南方展示中心,集聚展示和推廣國家非遺中的傳統工藝品,並實現產業化。這也意味着,朶雲軒將從目前的藝術品經營擴大到非遺產業這個更加廣大的市場空間,也就是時下很有人氣的「今玩」市場。
我想,以後我們的一些拍賣會將放在那裡舉辦,而且還可以搞頻率更高、更個性化的拍賣會。我們的朶雲軒博物館,將展出朶雲軒的珍貴舊藏,以前這些東西沒有展陳條件,常年躺在庫房之中。我們有一大五小共六個電影放映廳。小廳可容納二三十人,可點播藝術電影,滿足小眾需求,也適合舉辦藝術研討會、觀摩會等活動。這種差異化、定制化的藝術服務,是以後我們要做的。
前面講到的國家非遺南方展示中心,是我們要着力做的一個項目,我們會邀請各地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在這裡現場展演,開發互動體驗項目讓參觀者參與進來。他們的作品也放在這裡展示、銷售。朶雲軒本身就是國家級非遺--朶雲軒木版水印技藝的傳承單位,在非遺項目傳承和產業化推廣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入選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和示範基地,上海僅有兩家。今年亞信峰會期間,朶雲軒木版水印作為上海非遺的代表,為彭麗媛等第一夫人現場展演,引起了廣泛關注。我相信,不僅僅是第一夫人會對非遺感興趣。我希望,朶雲軒藝術中心落成後,上海會多一個傳統藝術、傳統文化的聚集地,市民可以帶着朋友、家人過來玩上一天,可以帶他們看看藝術電影,看非遺展演和作品,可以跑畫廊,逛美術館,接受藝術教育培訓,還可以隨時參加拍賣會。我們要引進的是城市生活綜合體的概念,在徐匯濱江打造一個能滿足「一站式」服務需求的藝術生活「銷品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