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會決定系列解讀之五
黎子珍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香港青年聯會第22屆會董會就職典禮上的演講,別開生面地提出要「換位思考」和「檢視心態」看人大常委會決定和國家發展。「換位思考」看人大決定,就可知道這是一個值得歡迎的決定。「檢視心態」看國家發展道路和模式,就可以理解我們在選擇什麼樣的普選制度的同時,也在選擇茷蝻迉h處理特別行政區與中央的關係、與國家的關係。當全世界都在以羨慕的目光看待中國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時候,「至今還未走出對抗思維的一些人士」,是不是也應當檢視一下自己的某些心態和取態呢?
張曉明表示,他的工作要求他經常換位思考,他盡量設想如果自己是一個在香港長大的同齡人,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出台後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當然,前提是他沒有加入「把人生貢獻給馬路」的某個團體,也沒有整天捧讀「被吃掉一口」的某張報紙,也就是沒有被反對派團體和喉舌「洗腦」,他想他的第一反應很可能是:這是一個值得歡迎的決定!
張曉明的表述曲盡其妙
張曉明的這一表述曲盡其妙之處在於,任何在香港長大的人,只要不受任何先入為主的言論影響的話,正本清源地講,人大決定是一件大好事。好在什麼地方?好在決定進一步敲定了香港2017年可以實行行政長官普選的時間表,意味茼b香港回歸祖國剛滿20周年的時候,普選這一個在港英港督管治香港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難以想像的願景就可望變成現實;意味茼b香港基本法裡用「最終達至」一詞描述的不確定的時間概念,可望定格在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上,也就是在保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的中期還不到的時候,香港市民就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
三個核心要素規定有道理合法理
張曉明分析人大決定中的三個核心要素,即提名委員會、候選人數目和「過半數」要求,入情入理地說明了三個核心要素為何緊得有道理、合法理。
第一個要素是提名委員會。針對有人罔顧事實將選舉委員會「污名化」,進而反對把選舉委員會轉變為普選時的行政長官提名委員會,張曉明一針見血指出,這無非是他們認為現在選舉委員會中的力量對比於其不利。張曉明並質問,如果說選舉委員會1,200名委員代表性不夠,請問誰還能在這1,200人之外另外提出一份更有分量和影響的1,200人名單?
第二個要素是行政長官普選時的候選人為二至三名。在香港這麼小的一個地區搞普選,沒有必要搞太多候選人,導致不必要的選舉程序繁複和選舉成本高昂等問題。
第三個要素是行政長官候選人必須取得提名委員會委員過半數支持。評判這一點時,首先應該考慮過半數的要求是從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中來的,若把其中包含的提名委員會是機構提名、機構提名要體現集體意志、少數服從多數是決定集體意志時要遵循的一般民主原則這幾個因素綜合起來考慮,過半數就是自然而然的結論。
人大決定是「精品」 具三方面重要作用
張曉明表示,最近香港社會流行一個說法叫做「袋住先」,他也贊成先收下這層意思,但他指出,如果把這個方案當成「愁嫁的女兒」,那就不敢苟同了。他強調人大決定是一個「精品」,是一個「靚女」,頂多是之前「鎖在深閨人未識」而已。張曉明在粵語「袋住先」、「靚女」與宋代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鎖在深閨人未識」的詩句中委婉回旋、游刃有餘,將人大決定是「精品」分析得玲瓏剔透、趣味橫生,極有說服力。
張曉明精闢地總結出人大決定有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既提綱挈領又切中肯綮,對理解人大決定的意義頗具啟發性:
一是立牌指路。明確指出了什麼是通往普選的正道,什麼路走不通。它排除了「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公民推薦」等辦法,也告誡人們,任何偏離「一國兩制」正確方向、偏離香港基本法正確軌道的主張和做法都不可取。
二是定分止爭。圍繞香港普選制度的爭論曠日持久,20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如果任由這種爭吵不休的局面持續下去,香港社會將長期形不成共識,普選將變成遙遙無期的「鏡中花,水中月」,永遠無法落實。人大決定不是「落閘」,而是「剪布」;不是「關閘」,而是「開閘」放開普選。
三是扶正祛邪。人大決定是一個不信邪的決定,它以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法律文件的方式明示人們,凡事要講是非,講原則,講規矩,這對聲稱要引爆所謂「原子彈」、煽動「佔中」等激進違法活動是當頭棒喝。
跳出香港的圈子想問題、看世界
張曉明指出:「我們長期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人,有時也需要跳出香港的圈子想問題、看世界。我們在選擇什麼樣的普選制度的同時,也在選擇茷蝻迉h處理特別行政區與中央的關係、與國家的關係。當全世界都在以羨慕的目光看待中國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時候,當海內外都在以欽佩的眼神注視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一系列重大決策舉措及其所展示出的雄才大略的時候,當西方的眾多政治家和專家學者滿懷興趣地研究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模式、甚至反思自身制度不足的時候,我們與內地近在咫尺、息息相通的一些同胞,特別是還有蚨媞埵豕ㄘM偏見的同胞,是不是也應當檢視一下自己的某些心態和取態呢?」筆者之所以用直接引語將這段話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是因為這一段話講得極其精彩和深刻。
中國的改革開放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被國際社會總結為「中國模式和道路」。《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出:「中國的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中國人的自由與繁榮,它的崛起也才能給世界舞台帶來和平而且負責任的力量。」美國學者弗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承認:「中國的政治體制能力,能夠迅速作出重大的、複雜的決策,並有效地實施決策。相比較而言,美國卻不具有應對危機的體制能力。」這是福山對他20多年前發表的《歷史的終結》(即社會主義的歷史終結)的自我修正。一些對國家還有蚨媞埵豕ㄘM偏見的港人,是不是也應當像福山一樣自我修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