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一項對慢性胃炎病人進行的臨床研究顯示,中醫藥治療相關病患的治癒顯效率逾60%,整體有效率高達95%,即使患者已出現胃癌前病變症狀,中醫藥也能阻斷或逆轉胃癌前病變,臨床有效率達90%。胃痛雖然是常見的都市病,但若治理不宜,有可能會引致「慢性淺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會感到上腹脹痛或脹滿、食量減少、體力下降,若病情惡化,更有機會演變成「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期病變階段,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中醫藥治療首先能阻斷「淺表性胃炎」轉變為「萎縮性胃炎」,即使病人已開始出現胃癌前病變症狀,中醫藥也能起干預作用,阻斷胃炎進一步惡化,甚至逆轉至胃炎前期階段,達致袪除病邪、調理氣機、固本和胃的效果。負責有關臨床研究的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張學斌博士於2012年8月至今年4月期間,共診治了有胃脹、胃痛症狀的患者達1,014人次,並對當中127名年齡由17至80歲的病人進行臨床研究。整體而言,中醫藥治療慢性胃炎的總有效率達95.28%,治癒顯效率佔63.78%。
張博士表示,大部分患者的症狀涉及脾胃或肝胃,相信與香港濕熱邪多的氣候有關,加上香港人喜歡生冷飲食、生活步伐急速、壓力大,容易引發慢性胃炎。是次臨床研究顯示出現「腸上皮化生」症狀的患者比率達17.3%,張博士認為比率之高不容忽視,呼籲市民切勿延誤就醫,日常需注重養胃健胃,飲食要有規律,定時也要定量,進食速度不要太急速,避免進食過熱、過凍、肥膩或辛辣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