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青少年時期在港島北角度過,住在電車總站對面的亞洲大廈,背靠寶馬山。中秋節最佳賞月的地方,就是登上寶馬山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角半山,沒有豪宅林立,只有遍野草城石澗。少年生活,像「甩繩馬騮」通山跑。
寶馬山賞月,留下難忘回憶。
當年喜歡去北角碼頭看人釣魚,認識一班年齡相若的「豬朋狗友」。他們居住北角健康村附近的警察宿舍和消防宿舍,頑皮愛鬧事。
那一年的中秋,我們約定晚飯後登寶馬山賞月。從亞洲大廈旁邊拾級而上,至半山左轉,穿過羊腸小徑,撥開雜亂草叢,跨越鐵網破口禁區,來到賽西湖水塘。我們十多人躺卧水塘邊,望天打卦,學大人賞月。
賽西湖水塘因經常發生小童遇溺意外,傳聞十分猛鬼,專找小童做替身。中秋夜月色明亮,年紀最大的阿雄不信「邪」,突然撲通一聲躍入水塘,游至塘中央。其他小童有樣學樣,紛紛落水趁熱鬧;我不諳水性,卻被人推落塘,慌忙抓緊塘邊野草狂踢水。
好不容易爬上岸。中秋寒意襲人,各人趕着回家換下濕衣,顧不得點人數。自此,再沒有見過阿雄;我一直以為,中秋夜他做了賽西湖水塘的替死鬼。
十多年後,報上登了他的名字和相片;原來他成為北角「大佬」,開片被人追斬。近年他又上報了,是職業「惡租霸」。那年中秋夜,只是他的雕蟲小技。
最後一次登寶馬山中秋賞月,是大學畢業前一年。帶着一個月餅和兩個水晶梨,和男朋友手拖手上山。同樣在亞洲大廈旁的石級出發,沿途再沒有雜草叢生。月色皎潔,山盟海誓。
一切都靠不住。人變境也變;賽西湖水塘後來被填平,興建私人住宅了。
趁此中秋月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