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香港反對派的光譜本來是非常寬闊的,從極端、激進到溫和,不同的政黨、不同的人物各自有自己的取向。不過,一場政改,激進的反對派趁機奪取了整個反對派的領導權,溫和反對派基本上已經被激進反對派牽着鼻子走,毫無反抗的餘地。
首先,有人提出「佔領中環」的構思,嚴格地說,提出「佔領中環」的人原本不算是真正的政治人物,沒有參加過任何區議會或立法會的選舉,所謂「佔領中環」的構思原本只是報章上的一篇文章罷了。但是,激進反對派趁機把這篇文章放大,變成了行動,遠遠超越了原本只是表達意見而寫一篇文章的動機,文章的作者被送上了虎背。接下來,有激進的學生提出「公民提名」的要求,激進反對派就更進一步,把「公民提名」與「佔領中環」綑綁在一起,搞出一場所謂的「佔中公投」,並宣稱有數十萬人支持「佔中公投」,所提供的三種選擇,全部是包括「公民提名」的方案。至此,激進反對派已全面控制了反對派的發言權,反對派的光譜大大地收窄,只剩下激進派的聲音,溫和反對派被攻擊、遭嘲諷,不得不乖乖地投降,聽命於激進反對派。
溫和反對派受綁 只會被選民唾棄
全國人大常委會為政改框架作出了決定之後,激進反對派最擔心的事當然是若有溫和反對派為了不想政制原地踏步而支持稍後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讓政改方案順利通過。於是激進反對派就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防止這樣的事發生,防止溫和反對派決定順從多數香港人的意願,而支持政改方案。事實上,多數香港人的意願是不希望政制原地踏步,希望自己能在2017年投下一票選特首,儘管政改方案不一定能完全滿足自己的理想,但是,有票總比無票強。
激進派逼溫和反對派企硬
於是,激進反對派就逼溫和反對派簽下一紙自我綑綁的協議,要求溫和反對派不參與下一階段的政改諮詢,集體投反對票,誰敢退出,必遭到集體圍攻、抹黑。除此之外,明知道「佔中」已經完全達不到原定的目標,但是依然要搞「佔中」,一方面為了面子,另一方面是不許溫和反對派脫隊,大家一起「佔中」,一起犯法,更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及未成年的中學生罷課,把行動激進化,激進反對派的聲音已全面掩蓋了反對派內仍可能存在的溫和聲音。
但是,到了下一屆立法會選舉時,溫和反對派候選人就會發現他們的支持票大量流失,道理很簡單:支持激進反對派的選民不會支持溫和反對派,原本支持溫和反對派的選民會因為溫和反對派候選人的激進化而不再支持他們,可能改為支持溫和建制派或放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