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雙城記:可以寫作的地方


何冀平

《黃金時代》中,蕭紅不斷重複一句話:「只想找一個可以寫作的地方」,她想找的這個地方不是別處,就是我們身處的香港。蕭紅短暫的一生只有三十一年,寫了七十多萬字,其中近三十萬字,近乎一半是在香港寫成的。蕭紅一生漂泊,出生在東北,到過北京、上海、青島,去過日本,後來因為戰亂,輾轉西安、武漢、重慶,一路逃難,日軍攻陷西南,有人提議她,不如和丁玲一起去延安,她想了想說:「只想找一個可以寫作的地方。」她選擇了香港,在香港寫出她最重要的作品《呼蘭河傳》《馬伯樂》。彌留時,她說,「只想和藍天大海作伴......」於是靜靜地躺在美麗的淺水灣,七十多年過去,沒受過任何騷擾,真是選對了地方。

香港真是創作者可以安心寫作的地方?

龍應台,被譽為華人最犀利的一枝筆。為了有一個可以寫作的地方,有最多的時間和自由,香港大學為她爭取到孔梁巧玲女士的資金支持,創造了一個「傑出人文學者」的教授席位,在港大成立了「龍應台寫作室」。寫作室建立在港大內的柏立基學院,開門見山,推窗是海,耳聽杜鵑啼芭蕉雨,天上有麻鷹飛,地下有松鼠跑。龍應台更看重的是,「這裡是當年朱光潛散步,張愛玲聽雨,胡適之發現香港夜景璀璨驚人的同一地點」。她的助理都是兢兢業業的香港年輕人,從香港大學到所有機構,傾力提供支持。龍應台的重要作品誕生於香港,《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一九四九大江大海》。

董橋說:「龍應台彷彿五十多年前流亡南下的讀書人,香港彷彿亮着風燈的客棧:一壁爐火,半盞冷酒,一頓粗飯,一床久違的溫暖。」這富有詩意的句子中所指的多年前,是指中國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皖南事變後,內地大批讀書人無法正常寫作生活,神州大地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他們輾轉流亡到了相對和平安定的香港,繼續他們的文學、寫作、電影和出版事業,養家育子休養生息,香港許多地方都留下他們的足跡。一九四二年聖誕,香港淪陷,一張名單落在日本駐軍司令手上,上面寫的是茅盾、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蔡楚生......一個個大名鼎鼎,有數百名之多,日軍也知道他們的分量,封鎖港九實行宵禁,挨家挨戶大肆搜捕,限令前往日本軍部報到,否則格殺勿論。文人是有骨氣的,寧死不為侵略者效勞,香港人冒着生命危險,挽救這一大批滯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逃離險境。

為什麼遠有蕭紅、文化精英,近有龍應台,眾多文化人選擇來香港寫作,這應該值得香港人自豪,也值得思考。

香港要安定,香港不能亂,除了它應有的金融大都會的富裕繁華,還要像蕭紅說的,是「一塊可以寫作的地方。」

相關新聞
百家廊:秤 (2014-10-17) (圖)
雙城記:可以寫作的地方 (2014-10-17)
翠袖乾坤:時間殺手 (2014-10-17)
古今談:古代大陸的海溝山脈或存在豐富礦藏 (2014-10-17)
方寸不亂:明日之後 (2014-10-17)
演藝蝶影:我與《貝隆夫人》的情緣 (2014-10-17)
此山中:林鳳,紅顏薄命 (2014-10-17) (圖)
百家廊:吃 雪 (2014-10-16) (圖)
琴台客聚:為藝術品找愛人 (2014-10-16)
翠袖乾坤:漂亮包裝未必有好品質 (2014-10-16)
海闊天空:侘寂茶道美學 (2014-10-16)
七嘴八舌:「佔中」事件的啟示 (2014-10-16)
隨想國:灑 脫 (2014-10-16)
獨家風景:爭氣的孩子 (2014-10-16)
百家廊:家鄉的水胡同 (2014-10-15) (圖)
琴台客聚:與宋慶齡、胡耀邦的交往 (2014-10-15)
翠袖乾坤:Beyond光輝歲月消逝了嗎? (2014-10-15)
天言知玄:比帝皇更高的孤星 (2014-10-15)
生活語絲:「真相初白」 (2014-10-15)
隨想國:依依不捨的親情 (2014-10-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