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
兩三年前吧,去看過《一屋寶貝》的舞台劇。最近,又去聽了《一屋寶貝音樂廳》的音樂會。這場音樂盛會,非常感人,故事雖然相同,但在音樂和歌聲交織下的表現,更為出色。
故事的主線很簡單,說的是父親意外身亡,回魂返家,對未成年的女兒放不下心,做鬼也要留在她身邊,繼續照顧她。鬼魂這種東西,故事交代是要有愛,才能看得到,所以死者的父母和女兒都可以看得見,別人就視而不見了。
但是,人與鬼能否長期一起生活?故事說,鬼的陰氣會令相處的人身體日漸虛弱。父親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知道不捨不捨最後還需捨,不別不別最後還需別。面對即將來臨的永別,父女是如何割捨?這就是故事感人的地方。如何走得瀟灑,故事有首歌曲,名叫《永別又如何》,有些句子寫得蠻好的,比如「一生已經過,甜在個心窩,永別又如何」、「能令你心安,永別又如何」、「同路到今天,永別又如何」、「心中記得我,同樣都不錯,永別又如何」。
是的,一生已經過,永別又如何?但當你心中充滿着親情的時候,面對永別,又教人如何能不依依?
聽這場感人的音樂會,我是和十七歲的兒子一起的。他聽完後對我說很好聽,但不明白為什麼身旁不少人都哭了。我告訴他,他的經歷還沒有那麼多,特別是親友的死亡,未曾體會過,所以那故事那音樂的感動力量,便不能像我們這些做了父母的人那樣感覺得到。那些感動到哭的聽眾,一定是音樂觸動了心靈深處,讓他們感覺到失去親人的剎那,淚水便止不住了。
我對寂寞的十七歲的兒子說,明年中學畢業假如去留學,那依依不捨的親情,也許就能體會了。事實上,未來迎接年輕人的,永遠都是傷情的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