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茹振剛:把小麥話語權 牢握中國人手中


放大圖片

■茹振剛教授在田間查看苗情。 本報河南傳真

30年潛心研高產麥種 關注種子安全

在第34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本報記者來到河南科技學院獨家採訪了被譽為中國「小麥之父」的茹振剛教授。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如何歷經30年培育小麥優良品種「百農矮抗58」,「這一粒麥種看似很小,推廣使用便可以讓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看來,育種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讓小麥既高產又優質並且容易種。他同時呼籲,要重視種子安全問題。「如果有朝一日,我們用的種子都是國外的,那麼糧食安全就會出現問題。作為世界兩大口糧作物的小麥和水稻,中國已經憑借雜交水稻拿到了世界話語權,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探索研究,爭取把小麥的話語權也牢牢地抓在咱們中國人手中。」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實習生 李曉青 鄭州、新鄉報道

9月底剛剛舉行的第五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大會上,56歲的茹振剛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的接見。劉雲山望着茹振剛,語重心長道:「你是搞小麥的,這責任不輕,要不斷地拿出新品種來。」

農民出身的茹振剛自1981年便開始從事小麥育種工作。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根據美國的研究結果,在過去一百年中,農作物產量提高約60%是由於種子科技的進步所貢獻的。「如今我國進口糧食增加,這要求小麥的品種不僅要有很高的產量潛力,更需要大面積適種增產,這樣才能夠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我小時候,一畝地裡能夠打出三四百斤小麥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現在想想,科學技術對於人民群眾的生活多麼重要!從這個角度講,作為農業科學家,我們怎麼奉獻都不過分。」

經漫長實驗 着力破四難題

茹振剛一直在考慮幾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小麥既高產又不倒伏?怎樣能夠適應早播也適應晚播還能始終保持高產?怎樣能夠從南到北大面積適應,既耐寒又耐凍?怎樣能夠既高產又要好吃有營養?」

這些問題就像是矛盾的存在,很多人說不能解決。但茹振剛覺得,生產需要解決這樣的矛盾,我們就應該想辦法解決。

為此,他從1995年便開始研究培育,經歷了漫長的實驗,每天都在田裡與小麥為伴,從理論到技術,再把技術變成品種,通過對45,000個樣本進行分析實驗,直到2002年終於研發出「傻瓜都能實現高產」的「百農矮抗58」小麥品種。

已實現小麥增產86億公斤

茹振剛將「百農矮抗58」稱之為完美的種子:經受八級大風不倒伏,苗期耐零下16℃低溫不減產,抗小麥主要病害,中筋優質、高產穩產,被國家獎勵評審專家組評為「是近三十年我國小麥育種取得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

據悉,「百農矮抗58」自2005年通過國家審定以來,累計種植面積達2.3億畝,大面積已達畝產550公斤至600公斤的水平,累計增產小麥86.7億公斤,增效170多億元,可以多養活2,000多萬人,為河南省夏糧生產實現十年連續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記者了解,2012年6月7日,在新鄉市農業局組織的「百農矮抗58」萬畝示範方實打驗收中,實際平均畝產達684.55公斤。

茹振剛認為,「百農矮抗58」具備畝產700公斤的產量潛力,畝產一噸半的目標也有可能在近年實現。「老百姓因為種我們培育的良種,不用擔心這樣那樣的天氣變化,都能高產,能有這樣一粒種子,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相關新聞
世界糧食日 關注糧食安全系列二之二 (2014-10-17) (圖)
茹振剛:把小麥話語權 牢握中國人手中 (2014-10-17) (圖)
呼籲助種子企業整合資源 (2014-10-17) (圖)
以「國家戰略」 應對種子危機 (2014-10-17)
盼雜交小麥大面積種植推廣 (2014-10-17) (圖)
世界糧食日 關注糧食安全系列二之一 (2014-10-16) (圖)
河南糧倉 科技護航 確保天下糧倉無虞 (2014-10-16) (圖)
農戶「小糧倉」 遏糧食浪費 (2014-10-16) (圖)
「缺氧倉」可減糧食損耗至1% (2014-10-16)
「廣東計劃」豁免止 逾200居粵長者神傷 (2014-10-15) (圖)
餐餐豆腐:「長津」夠抵半月生活費 (2014-10-15) (圖)
難以做到:為達標需花24萬居港一年 (2014-10-15) (圖)
特稿:港元貶物價漲 雙重打擊 (2014-10-15)
港府減壓:盼長期規劃 勿加設門檻 (2014-10-15)
新疆兵團60年 屯墾轉型屯城 (2014-10-12) (圖)
老軍墾:兵團是我們的老家 (2014-10-12) (圖)
從「坎土曼+黑膠鞋」到「手機+按鈕」 (2014-10-12) (圖)
發展現代畜牧 助牧民增收致富 (2014-10-12) (圖)
時尚自行車運動潮起冰城 (2014-10-05) (圖)
打造慢行區江心車道 利民健康出行 (2014-10-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