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龐大的交通流量是北京的空氣污染源頭之一。 資料圖片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世衛已將空氣污染物PM2.5列為致癌物。過去中國GDP增長主要依靠發展房地產及基建。製造鋼鐵水泥的能源需求大,而燃煤佔最大比例。根據環保組織研究數字,2011年,中國有2,355間煤電廠,還會增建570間,約佔全球四成,是耗煤量最高國家。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城鎮化快速推進,2013年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3億人,城鎮化率高達53.7%,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66個。有2,000多萬人口的北京市,機動車有500多萬,佔污染排放物22%,北京三面環山,加上氣象因素,污染物不易擴散,因此常受霧霾困擾。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資料二:中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於2014年初,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稱,中國將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省級人民政府除在可能發生嚴重霧霾等重污染天氣時,適時發出預警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更要依據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應急回應,採取責令有關企業停產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等應對措施。省級人民政府應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削減和控制本行政區域的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將暫停新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想一想:
1.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內地霧霾問題嚴重是因改革開放所致」這個說法?
2. 你認為在落實資料二所提及的建議時,持份者之間可能出現一些甚麼衝突?試加以討論。
參考答案:
1. 題目拆解:
此題為「因果分析」題,要求考生判斷結果(內地霧霾問題嚴重)是否因某原因(改革開放)所致,同意者宜緊扣改革開放之特點及內容,化整為零,並逐一分析與內地霧霾問題之關係;不同意者則須首先回應為何內地霧霾與改革開放關係不密切,後再指出其他原因。此外,此題為「多大程度」題,故宜正反陳述或作駁論,以示多角度思考。參考答案如下:
同意觀點
.改革開放着重重工業發展,有關工業排出大量污染物,導致出現霧霾天氣。
.改革開放採取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形成高消耗、高污染問題,造成霧霾天氣。
.改革開放吸引外資到內地設廠投資,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霧霾天氣隨之而生。
.改革開放雖然推動內地的經濟飛速發展,但代價是高能耗;同時,內地主要燃煤發電,導致霧霾問題。
不同意觀點
.內地實行集約型經濟發展,遵從「高安全、低污染」的方針,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內地雖然實行改革開放,但外國進駐企業不遵守內地的防治法例,令污染問題惡化。
.霧霾天氣的出現是其他因素所致,如汽車排放物、地理因素(如三面環山),令污染物不易擴散,常受霧霾困擾。
2. 題目拆解:
同學思考有關題目時有3個步驟:首先辨清「資料二提及的建議」所指為何;其次,了解涉及的持份者;最後,點出持份者間的衝突點。
思考步驟1:「資料二提及的建議」
.發生嚴重霧霾等重污染天氣時,省級人民政府須適時發出預警。
.責令有關企業停產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等應對措施。
.超過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將暫停新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
思考步驟2:「所牽涉的持份者」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
.商人和政府;
.商人和勞工階層等 。
思考步驟3:「點出持份者間的衝突點」
.地方政府希望維持利潤及吸引更多投資,若責令有關企業停產限產,可能會令投資者不滿,因而未必跟從中央指引。
.政府的規例及停產限產要求,令商人提高生產成本或利潤減少,因而不想遵守而起衝突。
.經濟發展放緩可能導致部分工人被解僱,因而可能出現商人和勞工階層的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