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提倡多角度思考,除從個人、學校、家庭及社會出發,同學亦可代入不同單元的討論方向,幫助自己分析各類議題。以近日舉行的北京馬拉松賽事跑手戴口罩比賽又引發外界對北京霧霾問題關注為例,就涉及到「現代中國」、「公共衛生」及「能源科技與環境」這三大單元,在探討這些環保議題時,宜以跨單元方式進行,這樣思考會較全面。
「現代中國」:影響國際形象
從「現代中國」這個角度來看,所着重的是北京霧霾對當地社會及國際形象的影響。空氣素質並非只是環境議題,而是涵蓋政治、經濟及社會等各種層面,像是北京霧霾嚴重,令本土人才流失,同時亦無法吸引外地及國際人才到北京工作,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另外,北京多次舉辦國際體育賽事,當中不乏選手因霧霾污染而身體不適、退出訓練甚至棄賽等負面新聞,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
「公共衛生」:市民健康受損
至於「公共衛生」方面的探討方向為北京市民的健康。空氣素質惡劣,市民長期吸入有害物質,嚴重危害呼吸道系統、心血管健康。隨着公眾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逐漸了解霧霾所帶來的健康危機,使愈來愈多市民、學者及民間組織關注北京霧霾問題的治理工作。
「能源科技與環境」:治理挑戰
最後,於「能源科技與環境」中,討論重點是北京霧霾現象的治理挑戰。中國經濟近年高速增長,導致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而燃煤正是國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雖然自京奧後,政府將首都鋼鐵等重工業搬遷,又把燃煤供暖系統改成天然氣,但大量的交通運輸卻帶來嚴重污染,而京津冀地區的多間燃煤電廠,所排出的大氣污染物,同時亦擴散至北京,使當地的空氣素質每況愈下。當中可見,北京霧霾的污染源眾多,從工業活動、車輛到跨境空氣污染,政府的霧霾治理工作面臨很大挑戰。
總括而言,要做到多角度思考,同學可採取不同的論述方向,如持份者、時間性以至本文談及的跨單元分析。 ■馬燕雯
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中文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生
延伸閱讀:
1.《誰來應對「比非典還可怕的霧霾」?》,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wumai/
2.《中方將引進捷克環保技術治理霧霾》,新華網,http://big5.news.cn/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0/27/c_1112997857.htm
3.《華北7省市中霾伏 「北京去哪兒?」》,香港《文匯報》,2014-10-12,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0/12/CH1410120013.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