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近年都會常聽到有人講一句話:「香港而家的環境,邊個做特首都死啦!入政府做局長?咪搞啦,攞苦來受。」正如梁特首競選時形容為「熱廚房」。香港政府自董生退下來後無疑就被定為弱勢政府,弱勢就是在所謂民意輿論的影響下,官員畏首畏尾不敢做應做的事形成的。其實沒有強勢政府領導的地方,不可能發展得好。
政府愈是弱勢愈難吸引好的人才,有多少人會學梁特首當仁不讓,明知不易做都願意走入熱廚房,相信他是使命感驅使吧。做一個管治者領導者,不可能是做老好人,偶然做「衰人」又如何呢,當然要考智慧和做人的處事性格。在國家民族利益面前應不計較個人榮辱。
剛看到新聞報道指習主席在閉門會晤中,以「疾風知勁草」形容梁振英在關鍵時刻「靠得住」,強調中央會一如既往支持特首,又充分肯定特區政府和警隊近期的工作。看到中央的讚賞和對特區政府的支持,感覺港府有望變回強勢政府,說真的,沒有中央明確支持,特首做事始終有心理障礙的,孤掌難鳴。香港的幾任特首也非政治家出身,不似美國的總統,多是學政治甚至西點軍校出身,一早預備做總統的,甚麼語言技巧,外交手段都學懂。梁特首之所以被「自己人」彈,估計是為人太冷靜和嚴謹,缺了點親和力。政治人物正如演員一樣,講「觀眾緣」,特首辦的人應該好好發掘一下他的親和力,增加「觀眾緣」。
作為領導者應該比普通百姓高瞻遠矚,看到平民看不到的前景,所以沒有可能完全跟所謂民意而行,許多時是激進分子、部分人的意見而已,只可以作參考。應該從專家的角度設計施政方針,然後從平民的角度解釋施政方針,從而取得民意支持。民意收集工作應讓區議員負責一部分,他們常與市民打交道,可代政府收集真正的民意,這是最貼近民情,遠勝大學的民調。
現時香港不缺監督執政者和與政府唱反調的媒體,欠的是喜歡傳遞正能量的平台,一直以來,政府面對外界質疑政策時都「有口難言」,特首落區聽意見就被人搗亂。今次非法「佔中」事件,特首選擇電視台TVB受訪,結果其他媒體不高興,轟大細超。TVB自己的記者又不高興,因怕被行家認為是官方喉舌。既然如此,政府新聞處是否應該考慮設立屬於自己的電視台頻道或電台頻道,在必要時可以供官員使用呢?因若動用香港電台又會畀人鬧了。
看看參與非法「佔中」的市民,年輕人對「一國兩制」許多概念都混淆不清;不知道世界急速轉變令香港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無論是政府可控制範圍或非能力控制下造成的問題都歸咎於政府,歸咎於特首,一如刁蠻女友遇不滿總怨男友:「都是你的錯」。
所以政府本來就應該有屬於自己的電視台和電台頻道、讓自己發聲的平台,不是為歌功頌德,主要是用來解釋一些施政方針,傳遞立場的訊息;不一定是恒常開放,是有需要時使用。遇上備受爭議的事時,那些相關的副局長、政治助理都可以出來向市民解釋所屬部門的政策,讓市民了解發展情況。透過面向群眾,公開溝通,可收集市民意見,設計自己部門的政策。新聞記者自己決定聽不聽,絕不影響甚麼新聞自由,甚麼編採獨立。因為商營電視台和電台都受播放時間局限,往往前文後理會被剪掉,這樣原意很容易被誤解及歪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