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請容許我先就詹正德兄的《看電影的人》作一些脫韁的聯想,在捧讀沉甸甸的文稿之時,往往不期然被各篇的出處標示所吸引。《破報》、《台灣電影筆記》、《張老師月刊》、《Fa電影欣賞》、《人籟論辨月刊》、《旺報文化周報》、《兩岸傳媒》、《本本/A Book》、《CUE電影生活誌》、《書香兩岸》、《聯合文學》、《字花》和《典藏.今藝術》等不同地域及背景的雜誌,正好編織出一幅遼闊且邊界無限的電影地圖--作者究竟是在怎麼樣的環境下,利用不同卻有限的發表空間,一篇接一篇地把豐饒的電影世界勾勒出來。
此外,還有更多來自配合不同影展及放映活動的刊物及網媒,如2009 INPUT世界公視大展部落格、《2011南方周末影展》展刊、《本事.青春:台灣舊書風景》展覽特刊、《1965眼中的巴黎》DVD發行專文、《末日/異境》影展及拉丁美洲影展之專刊《拉丁、文化、電影、世界觀:一場魔幻瑰麗的映像旅程》等,以上的構圖所蘊藏超過四百頁的文字盛宴,究竟呈現的又是怎樣一回事的光影旅程?作為既是參與者也是引介者的詹兄,體驗的肯定更深更廣。
那屬多少時間的付出?一切肯定以年月來計算。背後來得熟悉又陌生--對門外漢來說,電影中毒的詹兄不啻為一本行走中的電影辭典,對他的博學多聞以及興味廣闊自當佩服不已;而對同道中人而言,相互如此或彼的擦身掠過又或是同途相依,又理所當然得毫無懸念。當然,在兩端的游離之間,此消彼長的走勢幾成定局--門外漢身邊永遠不會有陌生人,同流者七零八落注定載入史冊。可是,我們都明白,又或許心底裡強迫彼此信守:無論如何,同流者總不會踽踽獨行。
我相信《看電影的人》的讀者,都會對詹兄成熟穩重的文字風格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不難感受到背後的理想化氣質。我不知道詹兄是書一共撰作了多少歲月,但一切與他在淡水經營「有河BOOK」書店的形象不謀而合--堅守己道,一力承擔,從來為追尋自己理想作好準備。我印象中的詹兄,活脫脫吾道一以貫之,老成持重得彷彿與年輕的騷動不相聞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