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朋友說,他曾經離家出走,流浪街頭,夜晚睡在街道上,午夜來臨,陣陣寒氣自地下傳上,令他瑟縮蜷起身子。有路過的流浪漢給了他一疊舊報紙,對他說,把報紙蓋在身上,就會暖和起來。這是舊報紙的一個用途,鋪在地上,可以抵擋地下傳來的寒氣,蓋在身上,可以保暖。
小時候,到街市買肉,都是用報紙來包的,買魚也是,哪像現在都是用塑膠袋。奇怪的是,人人都說現代環保意識高漲,但人人卻甘於使用塑膠袋來裝放肉類。這是環保意識嗎?連買份報紙也用膠袋來裝放,為什麼?
報紙可以回收,但塑膠卻不可以,為什麼還要用膠袋來裝放?為什麼菜市場不使用報紙?如果說因為紙要砍樹,那何不使用環保回收的再造紙?而且使用舊報紙而不使用膠袋,豈非就是回收的一種?
以前在台灣工作,假日和友人去潛水打魚,打到的魚,早期都是用報紙包着,據說可以保鮮。當然後來有可攜帶的小冰箱,就不需用報紙了。但如果用魚槍射到的魚多,分享是給大家的,還是用報紙來包。
內人每次到街市買菜回來,放進冰箱前,都會用報紙來包好,她說這是保鮮的方式。真的,青菜和魚肉,都可以用報紙包好,再放進冰箱裡,既可保鮮,也比用保鮮膜或膠袋裝着環保吧?
報紙的用途還有一種,就是遇上家裡小小的淹水時,用來吸水最是有用,比毛巾還有效。只是,現代人已很少看報,就算在學校訂閱也懶得拿,報紙的用途,連裝載知識和資訊的功能,恐怕也不會想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