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陳弘毅、張達明、陳文敏。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連嘉妮)在學聯及激進反對派仍一直堅持要有所謂的「公民提名」時,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稱,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香港政改問題的決定下,香港仍然有討論如何增加民主化的空間,其中一個就是提名委員會的組成,而「公民提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這是可以讓步的空間之一。
在港大法律學院舉行有關政改和「佔中」的法律講座上,陳文敏稱,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問題所作的決定中,對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雖然有一定要求,但如何組成提名委員會卻是本地立法問題,因此只要特區政府提交的方案,可以令提委會的組成程序變得更加透明,及令提委會有更廣泛的代表性,應該可以減少爭議,特別當局已表明會盡力令提委會有更高的認受性。
「公提」僅是手段 解決爭議應讓步
他續說,所謂的「公民提名」其實只是一個爭取更民主的手段,並非最終目的或宗旨,而實際上爭取更民主的普選,也可以有很多方式。既然他們的目標只是不想有所謂的「不合理篩選」,因此可以考慮不要堅持所謂的「公民提名」。
陳弘毅:2017推行普選後可改善
陳文敏稱,要解決有關爭議,應該大家都要讓步。在特區政府方面,其讓步空間就是令市民看到提委會可增加民主成分。這樣,特區政府亦可以在人大的決定下推行政改。他又想過,將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特首候選人要獲過半數提名委員會提名的要求,也可能是讓步的位置。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在講座上則表示,他相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不會一直下去」,在將來應該會更寬鬆。「我相信若人大決定下的方案能在2017年推行,那麼我們便會有一個可形容為試行普選的機會,而只要累積了一定經驗,我相信將來,或許在2022年,在提名委員會上應該可以有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