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家長指,學校布置的專題研習、資料搜集有難度,有時需陪子女一起完成。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李慧妍 攝
不少小學積極催谷功課量迎合家長,有資深學界人士指,近10年的收生不足縮班殺校潮不無關係,特別是人口波幅較大的新發展區,學校都擔心學生人數未來會逐步下跌,因此在高峰期催谷功課,提高在家長心目中的「競爭力」。
誤認功課少校不佳
曾於教育署任職多年的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指,很多家長偏愛功課多的學校,令功課量少的學校報名情況堪憂,他表示,知道有家長在飲茶時互相了解對方子女功課量,並誤以為功課量較少的學校不佳,「所以學校為求競爭要增加功課,不理學生能力,否則以後收生就有問題。」他又舉例指,不少家長認定功課較多的天主教學校水平較佳,也是基於類似原因。
至於沙田、屯門及將軍澳等新發展地區,早年學位需求高,梁紀昌指,當年學校為應付學額不足頻頻加班,甚至連露天操場都用作臨時課室,一些學校校長擔心學生人數未來逐步下跌,因此在高峰期已催谷學生功課量,也間接令功課量少學校面臨收生不足,較易「被殺」。 ■實習記者 李慧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