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在網誌重提發展郊野公園及改劃綠化帶, 以提供住宅用地。陳茂波強調,明白社會對綠化地帶改劃的關注,但短期土地供應並無「魔術棒」,綠化地帶會是其中一項主要來源。 他認同不論發展綠化地帶、填海、發展大嶼山等都會改變現狀、影響當地居民,但總不能樣樣不能研究、不能碰,呼籲社會面對現實、同心同德,作出艱難的取捨,否則很多市民會繼續上不了樓。
社會須認清地形限制土地發展
陳茂波昨日以《缺乏土地 如何安居樂業?》為題在網誌撰文指,為香港市民的住屋需要、 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寸土必「增」。他說,雖然香港總面積有1,100平方公里,比一些亞洲國家或城市,例如新加坡、台北及首爾為大,但香港的山勢地形制約了香港的土地發展,若要讓港人住得寬敞 ,前提是需要有更多大面積的土地,可以讓當局規劃和興建房屋。
陳茂波指,香港既沒有紐約、倫敦及上海的向外延伸空間,又未能如新加坡般大規模填海,所以社會必須認清、齊心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他說,當局正全速推展各項大型土地發展規劃,希望多管齊下解決土地供應的緊絀,並建立土地儲備,以便在有需要時隨時提取。
擴展新市鎮 檢討各類用地
中長期規劃方面,有擴展現有新市鎮如東涌、推展新發展區如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其他新界鄉郊棕土的發展(如元朗南)、研究新界北部地區的發展潛力、以及為大嶼山發展進行長遠規劃等。同時,亦積極研究在維港以外填海及善用岩洞和地下空間。陳茂波稱,這些項目的進展階段不同,但都需要大家和立法會的支持。
短中期方面,當局正檢討各類用途地帶、適度提高發展密度,包括改劃70幅共約150公頃綠化用地(佔綠化用地的1%),以提供約89,000個住宅單位。陳茂波表示,當局明白社會對綠化地帶改劃的關注,強調如果可以選擇也不想觸及,但短期土地供應並無魔術棒,綠化地帶是其中一項主要來源,重申會盡量減低對環境的影響,包括要求項目負責人保存、搬遷具保育價值樹木或重新種植樹木等。
陳茂波稱,去年在網誌引述外界意見問郊野公園是否全都不能碰、不能發展曾經引起很大反響,市民可能懷疑他今次重提郊野公園必有所圖,但其實他是想指出不論綠化地帶、填海、開拓新發展區、發展大嶼山抑或其他建議和項目,都會改變一些現狀、影響到當地社區和居民,但總不能樣樣不能研究、不能碰。否則,很多市民會繼續上不了樓, 因為問題的核心是供不應求、缺乏土地。 ■記者 陳廣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