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隨着金鐘「佔領區」完成清場,「佔中」已經宣布死亡,但圍繞着「佔中」所引發的爭議仍在持續。其中之一,就是即將展開的第二輪政改諮詢。特首梁振英在清場前表示,會盡力爭取數名反對派議員「轉軚」,支持政改方案,指有個別反對派議員存在不跟隨反對派大隊投票的可能性。他並提醒議員,他們是向全體巿民負責,不是向其他反對派議員負責。然而,溫和反對派卻未有回應特首的好意,民主黨、工黨及多位功能組別反對派議員隨即表明不會「轉軚」,更批評梁振英打「心理戰」,重申一定會否決人大框架下的政改方案云云。
溫和反對派清楚向市民表演了何謂愚不可及。梁振英的「轉軚論」其實是為了讓溫和派「鬆綁」。全世界都不會有政客好像溫和派那樣,政改最終方案仍未出來、民意的支持仍未知道、對政改方案仍未有充分討論的情況下,就忙不迭的表示要必定否決政改方案,寧願玉石俱焚令香港政制原地踏步。說穿了,他們不過是受到激進派的脅迫,缺乏擇善固執的勇氣,以為屈服於激進派,表現出一副堅定的姿態,就可以免受狙擊,保住手上議席。誰不知此舉反而令自己陷入極為被動的處境,中了激進派的圈套。
在「佔中」一役,現在就可以斷言溫和派將是最大輸家,他們一方面因為支持「佔中」而惹怒七成多的民意;另一方面「佔中」催發的暴民政治思潮,只會吸引更多的反對派支持者轉投激進派陣營。君不見,到了「佔中」晚期,任何稍為理性的建議都在「佔領區」內成為眾矢之的,這正是愈激進愈掌權的「廣場邏輯」。在這兩個多月中,激進派鼓吹的暴力對抗、違法衝擊、高舉的所謂道德高地都已影響了大批反對派支持者。「佔中」將會引發反對派內新一輪的板塊移動,溫和派的支持者將會轉投學聯、「學民思潮」以及激進派,導致溫和派兩面失票,兩邊受壓,成為最大的輸家。
面對「佔中」之後的新形勢,溫和派已經處於進退維谷之境,走激進路線,走對抗路線,走議會不合作路線,只會進一步引發主流民意的反感,而鬥激進他們也鬥不過「人民力量」、社民連、「熱血公民」。他們唯一的出路,其實就是向中間溫和區域轉移,重新移動到中間,重新爭取廣大中間選民的支持。具體的做法:一是停止在議會內的拉布、癱瘓施政行徑,真正做到是其是,非其非,扮演「忠誠反對派」的角色。二是支持政改方案通過,令香港政制向前走,藉此重新取回中間選民的支持,並且令激進派陷入極端孤立的境地,實現戰略大轉移。這才是對溫和派最有利的戰略,也是當年司徒華一錘定音拒絕參與「五區公投」,並且推動政改方案通過的真正目的。溫和派的出路在於政改,但現在他們竟然急急自斷生路,自綁手腳衝向懸崖,司徒華如果還在生,肯定被氣得七孔生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