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之音 幸福滿溢


放大圖片

■「虛白-樂動文化」音樂會丁宗偉《虛白》演出實況

文、圖:周凡夫

香港作曲家聯會委約了六位香港作曲家為「音樂新文化」其中四場音樂會創作新曲,其中兩首在11月18日舉行的第三場「虛白--樂動文化」中誕生。「虛白」正是結束上半場的新作品標題,而用作下半場開場邵麗棠的《論書四則》,則是另一首新作。這場由何文川指揮的很不一樣的民樂組合竹韻小集演出的音樂會,新作外,還選奏了八首舊作。

兩首新作不僅長度接近(均約十一分鐘),標題展示的內容都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丁宗偉在《虛白》的樂曲說明,更引用了一大段用文言文所寫的論樂美學觀;《論書四則》四個樂章的內容分別描繪了中國的篆、隸、楷、草四種字體的不同形態。前曲採用了胡琴、古箏、琵琶、雙笙、雙鼓等樂器,合共十多人的小合奏;後曲則是二胡、揚琴、琵琶、高音笙與簫笛五位樂手的合奏曲。共通的是這些中國民族樂器在兩位作曲家的運用下,發展的是樂器本身的音響和色彩,多於民族性的旋律特色;呈現的是地域色彩模糊的國際性音樂語言,可視為現今新世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感受與觀感,

《虛白》的樂曲處理甚至安排一位笙樂手繞茪p樂隊演奏,另一位笙樂手則在小樂隊背後遊走,多了點前衛藝術的「行為藝術」影子。然而兩部新曲都將人的感情抽離,只餘下音樂的技巧和字體書法的骨架,呈現的便有如是現代都會節奏急速的生活中,人人都變得冷澀一樣。

但有趣的是,其餘八首香港作曲家的舊作,同樣全以中國民族樂器演奏,標題對內容同樣有較鮮明的指向性,但色彩與感情則較清晰外露;同時,風格手法雖各有不同,然而相同的卻都是借「美」景來舒展舒暢的情懷。

音樂會的開場曲,陳能濟的《逍遙遊》,是當晚最「古」的作品,1991年他仍在台灣工作時感受台灣美景與純樸民風作成,當晚演的是十七人的小合奏版本,結束前尾聲的悠然感,確能讓人有神往的感染力。接茠滿m望月聽風》亦是香港作曲家於台灣生活所寫的樂曲;這是現時仍活躍於台灣的鍾耀光2005年為慶祝中秋節所寫,以七位民樂手演奏的小品曲,很能將彈撥及拉弦樂器的優美色彩發揮。至於遠在多倫多的梁家棟的六人小合奏《漫風》,樂如標題,樂意隨風無拘無束蕩遊在隨意之下的樂風,箇中竟然散逸出一點兒日本音樂的意韻。而李昌將他的笙與鋼琴作品《過海》改編以笙與琵琶來演奏的版本,樂曲介紹將「過海」、「過大海」,和「過鰹竟就係神仙」的意念結合在一起,百分百的「香港式」思維;樂曲採用了三段式結構,有趣的是,作曲家在曲解中提出「或者與其幻想過了海,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倒不如讓心安靜下來,感受一下過海的過程吧!」那也就是說,更應關注與前後兩段輕快段落構成對比的抒情中間段落;然而,無論是哪一個部分,都未能做到能讓人一聽便印象難忘的效果,就筆者而言,在尾聲部分努力去感受,卻真的有點兒「神仙」的感覺呢。

下半場四首舊作品,較共通的是都採用了樂器本身的性格色彩作為音樂語言來發揮,亦能明確地傳達了樂曲標題的內容。麥偉鑄原為廣東音樂組合「五架頭」所寫的《一葉知秋》,由羅永暉改為四把彈撥樂器演奏的多聲部作品,廣東音樂的韻味變得淡薄,而「一葉知秋」的意境亦變得更為沉思性,更為內在的情感描寫。相對而言,陳永華所寫的七人小合奏《南蓮池畔》,與黃學揚二十多人的合奏曲《維港夜曲》,不僅音樂形象與內容均鮮明清晰,散發的都是舒心暢意之情,異曲同工之處是《南蓮池畔》的末段一片盛世昇平的喜樂,《維港夜曲》則自絢爛的高潮回歸平靜結束,同是昇平年代的舒暢情感,但更多的是個人的情感變化。

如果說,兩首新作品《虛白》和《論書四則》是內容與音樂效果均抽象的標題作品,那麼,葉浩坤的五人小合奏《迴》,卻是一首標題與內容均抽象,但內容卻寫得很扎實的樂曲,各樂器的色彩融合亦發揮得很好,樂曲雖長只五、六分鐘,但曲中情緒變化鮮明,且幅度很大,更能營造出頗大能量感和張力感,能讓人在「迴」的意念中作出豐富的想像。

如果說,作曲家的音樂是生活的反映,那麼這十首幾乎全是在九七年後的作品(只有一首九七年前),展現的都是帶有幸福感的舒暢情懷,這與選曲的形式與規模局限有關,香港作曲家當然並非沒有悲天憫人,探索永恆深刻主題的作品,其實,能寫出舒暢幸福的樂音,那總較只有痛苦音樂產生的年代為好,那亦是香港人生活所需的調味品呢。

相關新聞
古爾德的後現代生活 (2014-12-19)
香港之音 幸福滿溢 (2014-12-19) (圖)
水晶看戲:多語言同台,戲劇的另一種方向? (2014-12-19) (圖)
「圖像時代」的人Sherrie Levine:作品可化身成無數的故事 (2014-12-16) (圖)
藝評:藝術聯展反思兩岸四地 (2014-12-16) (圖)
藝訊:德國畫家遊齊魯 筆底丹青繪山東 (2014-12-16) (圖)
老鑼與龔琳娜「忐忑之後」的音樂世界 (2014-12-12) (圖)
環球劇場《仲夏夜之夢》重現莎劇原裝魅力 (2014-12-12) (圖)
敦煌藝術的魅力:道不盡、說不完 (2014-12-09) (圖)
見證東西方人文交流 (2014-12-09) (圖)
共融的多民族藝術 (2014-12-09) (圖)
《一頁飛鴻》 粵曲入戲 百味人生 (2014-12-05) (圖)
敢觀舞台:《城市一切如常》日常的異常 (2014-12-05) (圖)
香港青少年的舞蹈學習 (2014-12-05)
梁巨廷:傳統為體 現代為用 一種新美學個性的誕生 (2014-12-02) (圖)
《前因後果五十年》創作對談 (2014-12-02) (圖)
藝評:淺淡純藝術之展覽場地(上) (2014-12-02)
歌聲魅影 再次來訪 魅惑香江 (2014-11-28) (圖)
體驗版《牡丹亭》中國美院倡導「小劇場」 (2014-11-28) (圖)
十月觀舞筆記 (2014-11-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