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見證東西方人文交流


放大圖片

■臥佛

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在東西方人文交流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展覽透露的訊息中可以發現,東西方交流的這種地位和價值,既有古代的人文碰撞,同時也有近代化以來文化再發掘的重要變遷。

今次參加展覽的展品中,元代的敘利亞文《聖經》紙頁,特別引人注目。《聖經》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象徵,就宗教體系而言,與中東的伊斯蘭教、東方的佛教、儒家思想共同構成了東西方人類精神價值觀的體系。元代中國,基督教的流行構成了文化的一部分。而敘利亞文的《聖經》成為敦煌文化的產物,則證明敦煌當時所處的位置,在東西方文化的地理交匯點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雖然只是殘頁,但是歷史的滄桑感還是能夠在這樣的展品中得以尋覓和體現,也讓不少本港參觀者對敦煌所孕育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加讚歎稱奇。

另一方面,敦煌近代以來,成為西方世界中的東方文化愛好者、學者以及知識界特別關注的對象。因為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點,對敦煌文化的發掘,能夠更深入、更有效地了解中國、中亞、甚至中東之間的文化、經濟以及人文交流的進程,其學術意義不可低估。因此,自從近代化以來,西方便一直有學者在敦煌進行藝術考古和發掘工作。今次展覽中,敦煌文化寶庫的發掘歷史等文史資料展,也是今次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參觀者可以在這些檔案、圖片以及文獻中,找尋到敦煌文化是如何從歷史的塵土中走進時人的眼中。例如英國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都是西方世界中研究敦煌文化的翹楚和典範,他們的著作今次成為展品,且在西方文化界、學術界具有極高的價值,推動了西方社會中有關東方文化的研究熱潮。

敦煌的展品,所代表的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文明交流的腳步卻從那個時代被不斷延續下來。這是敦煌文化所具有的最大的人文意義,也成為了今次展覽對參觀者的啟示。

相關新聞
敦煌藝術的魅力:道不盡、說不完 (2014-12-09) (圖)
見證東西方人文交流 (2014-12-09) (圖)
共融的多民族藝術 (2014-12-09) (圖)
《一頁飛鴻》 粵曲入戲 百味人生 (2014-12-05) (圖)
敢觀舞台:《城市一切如常》日常的異常 (2014-12-05) (圖)
香港青少年的舞蹈學習 (2014-12-05)
梁巨廷:傳統為體 現代為用 一種新美學個性的誕生 (2014-12-02) (圖)
《前因後果五十年》創作對談 (2014-12-02) (圖)
藝評:淺淡純藝術之展覽場地(上) (2014-12-02)
歌聲魅影 再次來訪 魅惑香江 (2014-11-28) (圖)
體驗版《牡丹亭》中國美院倡導「小劇場」 (2014-11-28) (圖)
十月觀舞筆記 (2014-11-28) (圖)
陳方遠:客家願、香港心、藝旅情 (2014-11-25) (圖)
藝訊:德國藝術家弗里德里希•庫納什重組改造一個不一樣的現實 (2014-11-25) (圖)
藝評:淺談純藝術 之觀眾 (三) (2014-11-25)
現代版《莎樂美》省思愛與死亡 (2014-11-21) (圖)
馬友友:融合世界音樂 遊走心靈絲路 (2014-11-21) (圖)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再次訪華 演出《神駝馬》 (2014-11-21) (圖)
中法和聲共鳴音樂會濟南舉行京劇首次結合巴洛克 (2014-11-21)
坐看繁城:「五十後」藝術家張弓的城際故事 (2014-11-1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