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雲山圖》之二
文=香港文匯報 梁=梁巨廷
文:怎樣看待從傳統中進行創新這件事?
梁:像古人他們畫的當然是文人畫,但我們是現代都市人,怎麼可能再畫出一模一樣的文人畫?都市人都有都市氣味,有對自己環境(空間中很多大廈)的感受,所以我處理的方式會是既看到看不到--介於虛實之間的感覺,亦幻亦真。這一點同古代文人畫有很大不同。
藝術家應該在傳統中尋找新的感覺,在其中混合時代感--但不是加入進去就有時代感,要讓人感到很自然,要找到新方向,如果中國畫現在還畫古人,那又不符合時代。
文:所以您個人的背景對創作有很深影響?
梁:因為我是設計雕塑出身,所以畫中既有些很硬的雕塑感覺,也有些軟的感覺,重點在於怎樣在圖像中展現這兩種不同?山是幾何空間,而虛線又構成山石。所以如果做山水圖景,一定要有山水虛線,才能連成圖像,我用虛擬圖像建立我的語言。
中國畫離不開線條,線條又離不開點,而設計更和點綫面分不開,所以我把水墨連結到這方面作出擴展。所以我的畫既不古老,又離不開時代。畫中的中國傳統就是線條結構,但每一張都是有個性的獨立的,而不是100張畫同一個風格。個性不是形式,風格是藝術家個性行為的表現。
文:您最欣賞自己哪一階段的作品?
梁:最欣賞近十年的作品,而且我的作品不是即時畫起,譬如這次展覽invitation封面那張,是2009年開始畫,畫完放下一兩年再修改再畫。
我的畫面比較濃郁,重質感,空間會比較複雜,某部分很自然空間,某部分又很抽象,混合在一起增加空間感的深度--不是透視深度,而是空間美。
文:未來仍會延續現在的探索嗎?
梁:未來依然會探索水墨,但畫不可以用預想的。我很少這樣,延續都是一步一步自然發生的。每張畫都有一點點連結面,但又不是重複,所以會不斷放新的元素進去,我的畫不是刻意去探索社會意識,而是在畫中去找這個世界的問題。所以畫的風格就是我的個性。
但你有無受其他人影響,去增加畫的豐富感?當然有,但沒有刻意企圖模仿,而是可能有些深厚感覺會自然影響到自己,中國傳統東西擺在那裡,人人都可以在遺產中去學,增加自己畫作的維他命,但具體哪些維他命影響到我,我又答不出。與此同時,西方的油畫裝置art fair這些也不停在看。這些也是維他命,總之適合自己的就吸收,不適合的就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