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澳門「桌子上唱大戲」 習主席精彩總結意義深遠


屠海鳴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

回歸15年來,澳門演繹了「小城大事」的精彩,印證了「一國兩制」的巨大魅力。細細品味,澳門「桌子上也能唱大戲」,靠的是智慧,是對「背靠大樹好乘涼」規律的理解和把握,澳門人聰明務實,積極進取,堅守「一國」之根,收穫「兩制」之果。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主席對澳門回歸15年來的發展成就給予高度讚譽。概括起來有三點:民主政制有序發展,經濟快速增長,居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對外交往不斷擴大;澳門同祖國內地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愛國愛澳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澳門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不同族群和諧相處,守望相助,城市活力四射。

準確理解「一國兩制」才能走穩走好

習主席說,實踐證明,只要堅持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堅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堅持包容共濟、促進愛國愛澳旗幟下的廣泛團結,「一國兩制」實踐就能沿着正確方向走穩、走實、走遠,澳門就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澳門被稱為「彈丸之地」,僅有60多萬人口、32.8平方公里。回歸15年來,卻演繹了「小城大事」的精彩: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財政收入增長超過9倍,社會保障支出增長超過了13倍,失業率逐年下降至1.7%。15年來,澳門同胞享有較為完善的各種保障,僅福利政策就包括現金分享、社會保障津貼、醫療券、住房電費補貼、學生津貼、豁免房屋稅,等等。如今,澳門人均GDP位列亞洲第二、世界第四;人均壽命高,居世界經濟體第二位。

習主席精彩比喻:「俗話說,桌子上唱大戲--擺佈不開。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的實踐證明,只要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戲。」細細想來,澳門之所以能演繹精彩,正是緣於這四點。

首先是「路子對」。澳門回歸以來,在政治上,尊重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一國兩制」、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澳門社會廣泛深入人心,得到切實貫徹落實。在經濟上,致力改變過度依賴博彩業的結構,推動經濟形態多樣化。在社會事業發展上,注重改善民生,完善社會福利,縮小貧富差距。

其次是「政策好」。澳門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對澳門的發展和進步十分關心,從國家整體戰略的高度,為澳門發展提供新的機遇、拓展新空間,出台了許多政策,澳門特區政府抓住機遇,用好政策,為澳門發展帶來了實惠。

再次是「身段靈」。澳門特區政府在重大問題上注重與中央有關方面充分溝通,還特別注重與廣東省和珠三角地區的溝通協調,做了很多「搭橋鋪路」的事,在與內地的交流合作中,沒有自視為高人一等的「特殊國民」,而是平等以待,身段靈活,低調行事,顯示出非凡智慧和獨到眼光。

最後是「人心齊」。澳門有400多年被人殖民統治的歷史,與西方文明的碰撞融合遠早於香港,中西文化匯聚,各色人種雜居,但澳門不折騰、不拆台、不鬧彆扭、不走回頭路、不「告洋狀」,齊心謀事做事,沒有你爭我奪的內耗。

在「一國」大樹下充分發揮「兩制」優勢

「背靠大樹好乘涼」凝聚着中華文化的智慧。澳門人很聰明,懂得「借力」。澳門雖小,但畢竟是「特別行政區」,「特別」在哪裡?除了基本法確定的政治框架之外,在幫助澳門發展上,中央必有「特別關照」之處。澳門人早已看到了這一玄機,15年來,他們埋頭做事,不事張揚,默默收穫着中央給予的「政策紅利」。

一是內地遊客帶來的「消費紅利」。有統計數據顯示,1999年到2013年,內地旅客每年來澳從160多萬人次升至1800多萬人次,佔來澳總遊客數的六成以上,人均消費額從1373元上升到為2141元。僅這一筆,就非常可觀。

二是中央安排的「經貿紅利」。 澳門2004年正式實施CEPA後,內地和澳門之間建立了自由貿易關係。在貨物貿易方面,內地對符合CEPA原產地標準的澳門產品全部實施零關稅;在服務貿易方面,對澳門累計優惠措施達到383項。中央還採取多項措施,便利澳門會展業者在內地設立企業或提供服務;允許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獨資、合資或合作企業,在內地提供會展服務和經營到港澳的展覽業務;支持澳門主辦、承辦若干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性、國家級的會議,等等。這些政策的「含金量」不小。

三是涉及發展空間的「重大項目紅利」。 中央積極促進粵澳合作和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批准了港珠澳大橋建設和橫琴島開發規劃。國家「十二五」規劃港澳部分首次獨立成章,從國家整體戰略的高度,為澳門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讓澳門的發展跳出了「彈丸之地」。

澳門的發展經驗正是印證了習主席所說的,「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不能偏廢」。

離開「一國」之根 「兩制」寸步難行

澳門15年間演繹的精彩,呈現給人們一個答案:離開「一國」之根,「兩制」寸步難行;做足「一國」大文章,才能發展繁榮。

這個答案並非憑空而來。因為,今天的中國早已告別積貧積弱,而是世界經濟的「引擎」,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快車」,是創新活力十足的經濟體,是迴旋餘地很大的市場,更是一個在國際事務中有話語權的重量級國家。也就是說,無論對於澳門,還是香港,祖國不是累贅,不會「拖後腿」,反而會在關鍵時刻推你一把。堅守「一國」之根,能給你歸屬感、動力感、發展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給你發展的正能量。澳門人深知「一國」是根,「兩制」是果。一以貫之地實踐「一國兩制」,使澳門站在道德高地,贏得了祖國內地和世界的尊重,凝聚了發展的合力。

澳門的成功發展經驗,完全驗證了「一國兩制」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

相關新聞
「三個必須」具指導意義 梁家傑歪曲只屬徒勞 (2014-12-22)
廿四味:李卓人又做婊子又要貞節牌坊 (2014-12-22)
澳門「桌子上唱大戲」 習主席精彩總結意義深遠 (2014-12-22)
頂天立地:劉慧卿甘當漢奸 向英搖尾乞憐 (2014-12-22)
少壯派分據要津 民主黨前路難行 (2014-12-22)
中東地區國家積極發展同中國關係 (2014-12-22)
李柱銘戴耀廷妄圖組織「八國聯軍」反華 (2014-12-20)
吳文遠劉慧卿是「港版吳三桂」 (2014-12-20)
從速從嚴將「佔中」搞手繩之以法 (2014-12-20)
重建學生「關社認祖」傳統 (2014-12-20)
國際油價面面觀 (2014-12-20)
在「一國兩制」正確道路上 澳門越走越穩越走越好 (2014-12-20) (圖)
來論: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須警鐘長鳴 (2014-12-19)
戴耀廷意圖抵賴暴力刑事罪責只是妙想天開 (2014-12-19)
廿四味:「佔中」催生「素人參選」 搶民主黨選票 (2014-12-19)
「一國兩制」作指引 濠江共圓中國夢 (2014-12-19)
檢控「佔中」搞手應採用較重量刑標準 (2014-12-19)
揭穿「真普選黨」搞「佔中」騙局 (2014-12-19)
民主黨變激只會淪為「唐僧肉」 (2014-12-19)
嚴懲「佔中」搞手 (2014-12-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