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持續兩個多月的「佔領」行動引發香港政界的板塊移動,各黨派都在反思、回應「佔領後」的政治新形勢,而民主黨正正在「佔領」完結後完成了新一屆領導層改選。現任主席劉慧卿面對少壯派的區諾軒以及地區實力派胡志偉挑戰,輕鬆連任。主要原因是挑戰者實力不足之故。區諾軒雖然是民主黨少壯派其中一名代表人物,但從政資歷較淺,而且他只是區議員,用一個區議員來擔當一個大黨主席,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試想他就算當了主席,有什麼能力指令黨內立法會議員?區諾軒參選不過意在提升知名度而已。
挑戰者力弱 劉慧卿輕鬆連任
至於胡志偉是黨內實力派人物,長期扎根九龍東,由區議員做起,到了上屆終於晉身立法會,在黨內也有不少支持。但他最大問題是缺乏星味,沒有一個政黨領袖應有的魅力,而且他在黨內既非主流派,又非少壯派,表面上左右逢源,實質上沒有穩固盟友,要挑戰仍然得到主流派及前綫派系支持的劉慧卿,為時尚早。可以說,劉慧卿的連任,並不在她的政績及表現,而在於民主黨蜀中無大將,除了劉慧卿外再難找到另一個似樣人選,於是卿姐便要再坐一會。
不過,熟悉政黨運作的人都會知道,政黨主席雖然重要,但不是決定性,關鍵要看黨內主要職位,如中常委、中委的構成。劉慧卿雖然代表主流派連任主席,但少壯派其實也分據了黨內要津,15名中常委之中,7位為「80後」黨員,包括袁海文、區諾軒和黎敬瑋等,其中5人為新當選。司庫則由30歲未到的袁海文出任,接替選主席失敗的吳永輝;區諾軒則接任政策行動部部長。另外,早前多次大鬧中西區區議會,甚至因此被警方拘捕的許智峯,竟以第二高得票躋身中常委之列。相反,主導民主黨多年的「張李楊」集團,除了李永達外,張文光、楊森和何俊仁都「全身而退」;前立法會議員黃成智競爭組織部部長一職落敗。而黨內最重要的選舉委員會主席,在主流派力保之下由單仲偕保住。但整體而言,少壯派分據黨內要津,大大增加了對民主黨的影響力,已是不爭的事實。
靠攏激進 兩面不是人
少壯派的全面掌權,與這場「佔領」行動是分不開的。民主黨在「佔領」行動中兩面不是人,不但流失了大量中間選票,而且也不斷受到激進派批評,指責他們沒有盡力參與,結果兩面失分,兩面失票。所以,民主黨在改選中故意讓大批少壯派掌握重要職位,意味將來會更加靠向激進路線。不要忘記,區諾軒等人本身與社民連、左翼廿一等激進派有密切關係,他們掌控民主黨,勢令民主黨逐步向激進靠攏,將來更加積極配合激進派的抗爭行動。而主流派顯然也認同有關路線,所以沒有全力打壓,反而暗中放水讓少壯派上位,當中不無病急亂投醫之意。
民主黨領導層以為換了一班年輕人上前台,甚至是調整路線向激進靠攏,就可以改變其老化形象,重新吸納青年選民支持,這完全是打錯算盤。民主黨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年齡,而在於定位。究竟是面向中間選民,還是爭取激進光譜。結果民主黨一時理性,一時激進,導致兩面不是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佔領」行動以及所謂「不合作運動」中的隨風擺柳,才是民主黨的真正死穴。現在民主黨打算走激進路線,但他們根本沒有激進的本錢,因為民主黨最核心的支持者絕不會容許他們這樣做,但如果少壯堅持走激,而民主黨的核心支持者又大力反對,民主黨豈不再次爆發分裂?如果主流派不過將少壯派當作花瓶,豈不是在黨內埋下計時炸彈?民主黨這次改選安排,非驢非馬,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可以預期的是,民主黨的前路將會愈來愈難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