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均瑜。 資料圖片
激進思想迷惑學生 憂爆集體違抗校規歪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佔中」行動清場告終,其違法暴力後遺症卻引起教育界強烈關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擔心中學生會受「佔領」思想影響,自恃「抗命」在校內集體違抗教師指導和校規,長遠損害校園內尊師重道的美德。他認為,面對「後佔領」期的中學生,廣大教師和家長更身負重任,需敢於糾正社會歪風,及時糾正學生錯誤行為,這樣才能讓學生免再被激進思想迷惑,誤入歧途。
持續79日的「佔中」行動,不少身穿校服的中學生流連金鐘、銅鑼灣、旺角等「佔領區」。有被訪學生不清楚美國、英國和德國的選舉制度,也不清楚所謂的「國際標準」,甚至有學生誤以為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與「雙非」有關。黃均瑜認同,政制議題艱深,中學生不易了解,不排除有學生被誤導參與「佔領」,不過,他更擔心學生的法治意識已經受損,他說:「也有一些是被誤導,以為參與這些違法活動沒有後果,但在旺角發生衝突後,我知道不少學生也開始明白,『佔中』是有危險,明白這些違法的事件會引發暴力衝突。」黃鈞瑜相信,一段時間後,當越來越多「佔領」主事者被繩之於法後,他們亦會了解「佔中」須承擔法律責任。
影響校風 造成壞先例
學校是社會縮影,「佔中」行動衝擊社會核心價值,同樣影響學校風氣。黃均瑜說,很多學校的確面對這問題:「由所謂的『公民抗命』帶動,學生可能會按照這個很壞的先例,在學校作出相似的行為,因為社會出現了一個可以不守規則的辯解,而這個先例,會被學生擴大,作出類比,最後,學校內一些例如是尊師重道、遵規守法的價值,就會被扭曲。」
校長教師應及時糾正錯誤想法
黃均瑜對「佔中」的違法壞榜樣憂心忡忡。他指出,「學生會以為只要是帶着所謂『抗命』、『爭取公義』的理由,便可以為所欲為,不用守校規。」他說,學生在學校不守規矩,可進一步將他們一些不滿的議題政治化,迫使校方不能阻止他們進行一些不遵守規則的行為,否則,學生便以「政治打壓」作抗辯理由,甚至找一些偏激的傳媒炒作,校方往往會擔心被抹黑而不敢指正。而面對「後佔中」期的中學生,黃均堬認為,中學老師和家長,都要有一顆決斷心,在適當時候作出適當指導。他說:「不害怕才有作為。的確,不少學生在這樣的社會氣氛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反對跟從規則的心態,但校長或教師,都應該要及時糾正他們的想法,因為他們是社會的下一代。」他續說,其實教育工作者在法治社會的角色不亞於律師、法官、立法會議員這些與法律直接有關的人,因為市民是否尊重和遵守法律,就是由良好的道德教育開始。
不過,黃均瑜對廣大青年學生,仍然充滿希望。他說,理解他們大多是基於好奇而參與「佔領」,但在他所接觸的學生群中,其實很多學生都能從事件中,學懂不守法對香港的影響有多大。法治價值實在得來不易,他亦希望市民能從「佔領」事件學習到珍惜法治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