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庶
港大昨日發表經濟報告,卻只報樂觀數字,說「『佔領』運動對本港經濟影響微不足道」,這根本是為「佔中」塗脂抹粉,掩蓋了大規模暴力行動對破壞香港經濟,損害香港民生所造成的惡劣影響。港大的研究報告對社會有很大影響力,可以說是輿論公器。這樣一面倒的結論,和港大校務委員會包庇「佔中」組織者戴耀廷的立場如出一轍,自己損毀了自己的公信力。港大已經走到了和香港電台一樣的邪路上,只為個別的政治集團服務,而不是為香港的整體利益服務。
港大說香港去年經濟增長2.4%,這已經和特區政府及經濟界原來估計的3%,有了很大差距。香港的經濟增長明顯低過預期,作為一個負責任研究機構,理應分析香港經濟增長落後於鄰近地區的原因。現在港大採取了諱疾忌醫的做法,強行說「佔中」對香港的經濟競爭力和經濟表現沒有影響,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港大的論據是什麼?就是說「佔領運動」持續79天,但以實質本地生產總值 (GDP) 計 ,對本港經濟活動影響微不足道。本港的生產總值,主要是金融活動,包括股票市場的集資、進出口貿易,這是大數。由於廣東和香港的物流、貨櫃碼頭、機場沒有受到衝擊,所以本地生產總值沒有受到嚴重影響,但卻不能說是微不足道。被「佔領」的金鐘、銅鑼灣、旺角地區,周遭的零售業苦不堪言,飲食業的營業額也大幅下降,巴士、電車公司的營業額也大受損失,許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將會降低,許多居民上落班的時間和交通費用支出大大增加,靠佣金收入維生的店員失去了生計。這都是明擺着的事實。港大以一句「損失難以量化」作為開脫,令港人很不滿意。
香港鄰近的城市如深圳和廣州,正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發展金融經濟,發展航空中心,發展物流業和高端科技,不斷搶走香港人才。香港因為「佔中」、立法會拉布、社會撕裂、內鬥不斷,競爭力大大下降,無法應付未來的挑戰。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用人口普查與其他數據得出的對香港生產函數估算,上市公司預期未來利潤下降所帶來的損失折現值總和為3500億港元,可算出香港未來30年預期實體經濟損失折現值的總和大約會超過1.1萬億港元。為什麼政府和專家學者都能夠量化,港大卻不能?因為港大要為「佔中」撐腰之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