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 何天仲
上周上海跨年活動發生踩踏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如何預防及處理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再次引起社會和內地政府的重視。長期以來,內地飽受各類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安全問題的困擾,近年內地政府亦不斷提升對這類事件的應對能力,因而催生的應急行業迎來了極好的發展機會。
上月底,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在2020年前形成自主的應急產業體系,滿足內地公共安全的需求。保守估計,現時內地應急行業的市場需求超過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發展空間巨大。
需求迫切 起步遲發展快
所謂應急產業,即是為突發事件提供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涉及行業眾多,包括應急服務、安防、信息安全、應急通訊設備等行業。中國地域廣闊,自然災害頻密,且人口眾多,容易出現社會安全問題,及時和高效的應急措施可以大大減低突發事件造成的傷害及經濟損失。據中國民政部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因自然災害經濟損失達3,373.8億元,雖較2013年5,808.4億元明顯減少,但仍非常巨大。人數方面,2014年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2.43億人次受災,死亡人數達1,583人,傷亡慘重。內地地震、颱風及洪水等自然災害頻密,影響人數眾多,提升應急能力,發展應急產業非常必要。
除了自然災害,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如火災、踩踏及恐怖襲擊等對社會危害亦極大,政府在這些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過去幾年內地發生多宗火車站恐怖襲擊事件,現在各大城市均加強了人流密集場合的安檢力度,大部分地鐵站及火車站等均在閘口添加了X光機等。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安全性的同時,亦帶動了X光機等設備的銷售增長,相關行業受惠顯著。
現時內地應急產業仍較為落後,欠缺核心技術和標準。以應急通信為例,雖然內地一直在加強自主標準的研發,部分公司開發出的用於鐵路防災網絡及公共安全和救災的設備或標準,已被國際認可,但內地應急通信採用的仍是國外標準。《意見》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形成應急產業體系,並有一批自主研發的重大應急裝備投入使用。筆者認為,相關自主研發企業有望受惠政策扶持,迎來發展良機,且未來繼續有政策出台的機會非常大,投資者值得關注。■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