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億泉及曹尚樺都認為,「堅持學習」是支持他們進修的動力,鼓勵在職人士把握機會自我增值。李穎宜 攝
導師拒「開恩」悟嚴謹之理 苦讀11載終成助理會計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捱過兩次會考仍無法升讀中六,曹尚樺中學畢業後決定從事採購工作,工餘在公開大學修讀文學學士課程,但因工作太忙,課業一塌糊塗,唯有無奈輟學。後來,2008年金融風暴襲港,他轉投會計界,於是又重拾課本,同時修讀文學、會計兩門專業。花了11年,憑着百折不撓的勇氣,終於成為「雙料學士」。回首從前,他坦言,人生低谷時曾哀求公大導師「格外開恩」,但對方堅守原則,令現已是助理會計師的他,對「嚴謹」有更深體會,也上了人生寶貴一課。
公開大學今年有逾六千名畢業生獲頒授專上學歷,包括同時取得兩個學士學位的曹尚樺。他的求學道路頗為迂迴曲折,現年32歲的他,當年考過兩次會考,分別只有6分及10分,根本無資格升讀中六。他決定投身職場,從事採購工作。
憶導師堅持 上寶貴一課
為了增值,他在公大兼讀文學學士課程,但工作壓力沉重,也交不足功課,曾試過一學期內四科不合格,「當時連參加考試都有困難,我希望導師『格外開恩』讓我合格,但他不允許,至今我仍然感激他的堅持,讓我上了寶貴一課。」
金融海嘯襲港 毅然加讀會計
因為成績不濟,他一度停學。經過反思和檢討後,他決定再嘗試完成文學學士課程。由於2008年金融海嘯,他認定會計行業有更佳前景,故毅然在公大加讀會計專業,「當時有兩三年時間,我要兼顧文學學士未完成的學分,又要兼顧新修讀的會計課程,十分吃力。」
今次為了完成課業,他不時要通宵達旦,且長年犧牲與朋友的見面時間,但仍覺得一切都值得。現時他正擔任助理會計師,計劃於今年底完成會計專業考試,再經三年實習,就有望成為專業會計師。
文員讀翻譯法律踏「律政之路」
另一名公大畢業生楊億泉亦非一帆風順。高考後,他成為一個平凡的文員,2005年報讀語言與翻譯遙距學士課程,發現自己對翻譯情有獨鍾,後來索性辭職讀全日制課程。其後,他因接觸口供翻譯工作而對法律翻譯大感興趣,遂於2012年報讀了公大法律翻譯文學碩士課程,去年順利畢業。他笑言,課程中需要閱讀大量法律條文、判詞及案例,過程殊不簡單。憑着努力和堅持,他一直名列前茅,屢獲頒發「優異生獎」,現時正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攻讀英國法律專業共同試課程,為將來的「律政之路」而努力。
成功秘訣:自律堅持
對於成功秘訣和讀書心得,兩人都認為,先決條件在於「自律地堅持學習」。
楊億泉指,「最重要是懂得把握時間,我會善用乘車過程看書,會制定時間表,一星期只會花上星期六進行社交活動,平日以讀書為主。」曹尚樺則認為,要主動學習,「上課時會接觸到不同的同學,要跟他們多交流,增進知識。」最後,他們鼓勵在職人士定立目標,把握機會充實自己,實現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