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政府已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第二輪政改諮詢。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一人一票」普選特首是中央、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的共同願望,呼籲聲言杯葛諮詢的反對派立法會議員,不要輕率剝奪500萬合資格選民普選行政長官的機會。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列出通過2017年政改方案的五大理由:實現市民普選願望;500萬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特首候選人要面對全港市民,提出的政綱和施政理念會更貼近民意;落實普選後,可以普選立法會;選舉制度日後可再優化。她同時呼籲,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普選提供「法律空間」,而「政治空間」必須大家共同營造,懇請揚言杯葛諮詢和反對政改方案的議員三思,不要把「政治空間」在未進行第二輪諮詢就已經完全摧毀。港人希望如期落實普選,大部分市民亦為之努力。社會各界應在基本法和人大框架下, 以大局為重,積極參與政改諮詢,為落實普選凝聚共識。
依法落實普選是市民共同願望
要完成「政改五步曲」,使普選方案能夠成功落實,就要堅持在法律的框架內行事,即堅持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規定下達成政改共識,其他一切離開法律約束的討論,都是虛無縹緲,不符合香港實際,也不可能達成共識,更不能落到實處。反對派之前以非法「佔中」向政府施壓,結果證明對政改毫無幫助。正如行政長官梁振英所說:「要有真正的普選,必須依法律辦事」。政改討論必須嚴格按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辦事,政府制訂的政改方案,社會就政改方案表達意見,都必須合乎法律。
「佔中」持續的79天,不僅政改停滯不前,而且法治被衝擊,社會嚴重分裂,經濟民生下滑。「佔中」的結果證明,以違法方式來爭取政改訴求,只會得到反效果。社會不能重蹈覆轍,要吸取教訓,在第二輪政改諮詢階段要重新凝聚力量,團結各界人士,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下,就政府提出的諮詢議題進行有重點的商討。
在人大框架下推動政改,如期實現普選,是廣大市民的共同願望。港人希望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通過「一人一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特首,推動民主進程。普選出來的特首能夠貼近民意,為民發聲,將香港的發展推向另一個高峰。民意已經有清晰指引,與民意反其道而行,只會阻礙民主進程,阻礙香港長遠發展。各界應以民意為依歸,為香港福祉着想,放下一己一黨的利益計算,以大局為重,為香港的未來主動積極參與政改諮詢。
人大決定下有充分空間討論政改
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為香港普選行政長官定下清晰明確的框架和空間。在此框架下,如何營造普選行政長官的政治空間,仍有待特區政府、不同政黨和社會各界通過理性探討共同開創。事實上,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下,行政長官普選制度還有較大的討論空間。具體來說,有五個方面的問題可以討論:一是提名階段「入閘」門檻如何確定;二是「入閘」後的參選人競選過程怎麼體現公開、公正、透明;三是候選人究竟是2名還是3名,或者仍寫成2至3名;四是候選人2至3人怎麼產生;五是普選階段一人一票選舉採取什麼樣的制度。
必須指出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具有憲制性的法律效力,其所確定的普選制度的基本框架必須遵守。「8.31決定」已經作出明確規定的問題,不可再變,當然也就不能再作為第二輪諮詢的內容。如果有人再糾纏人大決定已經作出規定的問題,挑起爭議,不僅是對人大決定的不尊重,而且會影響特首普選的順利落實。
理性溝通求同存異達成共識
即使此次政改方案獲得通過,2017年普選方案也並非最終方案,之後仍然有空間,按照香港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普選進一步優化和改善。政改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民主的發展向來需要長時間的完善和演進。香港在回歸後,民主發展一日千里,中央政府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以香港的根本利益為最終考量,大力推動民主政制的發展。在回歸17年後的今天,政改穩步推進,中央政府始終堅定不移地推動香港依法發展民主。香港能在不足20年間就實現了民主政制的長足進步,這是值得港人驕傲的事,更是社會各界應努力合作、爭取實現的夙願。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呼籲,社會需要共同營造「政治空間」。目前社會對政改的分歧頗大,要達到共識困難不小。但困難並不是靠杯葛就能解決,反而需要放下成見,才能騰出空間進行理性溝通。第二階段政改諮詢得到包括工商界人士、建制派在內本港大多數人士的支持,他們紛紛發表意見,踴躍參與到諮詢討論中來,更有不少有識之士促請不同政黨聽取民意,不要武斷地否決方案。港人希望如期落實普選,大部分市民亦為之努力。在基本法和人大框架下落實普選,縱然並非一帆風順,但事在人為,相信能够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