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霍金雖是生理上的弱者,但在精神上卻是絕對的強者。法新社
陳曉鳳
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身邊總有朋友強調世界是強者的,被淘汰的弱者不值得同情,我對此觀點卻並不贊同。如果文明世界一向崇尚叢林法則,當年鐵達尼號上逃生的婦孺,可能早就葬身海底了。
其實, 弱者與強者,本來就是相對而言。比如著名的科學家霍金先生,他在生理上可能算是弱者,而在精神上,卻是絕對的強者。科學技術以及社會制度的進步,讓更多個體的人超越了生理、文化及經濟等等方面的限制,與世俗意義上的強者享有同等的尊嚴。
人們常愛忽略身邊的弱者,但弱者對家庭以及社會的貢獻,卻每每不可忽視。很多時候,正是弱者做了強者做不到的事兒,起了頂樑柱的作用。 不久前碰到一位幾十年未見的兒時玩伴,但見記憶中還是頑童的他,如今長得人高馬大,儀表堂堂,事業發展也不錯。小時候和他家住對門,他父母是永遠忙的機關幹部,把家務全交給老人料理。他家兄弟姐妹六個,全是他奶奶照顧大的。因他家住四樓,鄰居都稱老太太為「四樓奶奶」。
童年時我身體弱,就特別注意弱者。那時,無論風吹日曬,每天都看到矮小瘦弱的「四樓奶奶」挎着個大籃子出去買菜,一雙裹過的小腳一顛一顛。那時老人也有六十開外了,忙一個十口之家的飯可不輕鬆,可個個孩子養得健壯活潑。老人不識字,沒有收入,半輩子住鄉下,木訥得不敢跟鄰居聊天,卻用柔弱的肩膀擔起一個家。
當年像「四樓奶奶」這樣從老家來照顧親人的鄉下親戚,在大院裡並不少見。一位同學家有八個孩子,全是她大姑照顧大的。大姑原是個鄉村女老師,為幫助哥哥照顧幾個幼小的侄子、侄女來到北京。八個孩子都長大成人後,下鄉、上學、出國,後來個個有出息,大姑也變成一個白髮飄飄老太太,九十歲高齡時生活依然自理。她一生無兒無女沒有自己的家。偶爾去探望她時,我總在思索:犧牲自己的黃金年華,成為別人生命的奠基石,值還是不值?
其實,願意付出,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弱小者,有時更能超越自身利益,為他人着想。有位同學文革中曾有一段不般配的婚姻,回到北京後,本已離婚過上了清淨日子,可當聽說前老公和「前公公」都癱瘓在床時,卻做出一個決定:回去照顧老公及「前公公」,吃「二茬苦」。日復一日,粗壯矮小、着一身舊衣的她,飛快地騎自行車去農貿市場採買,回家後給病人翻身、擦洗、餵飯,忙得直不起腰。唯一的放鬆,便是同學聚會。在花團錦簇的同學中,她是很不起眼的一個。可正是這個謙卑的「醜小鴨」,重新撐起一個本來無望的家。
多少看來「百無一用」的女性,沒有青春、美貌,沒有一技之長和像樣的事業,卻成為一個平凡家庭的堅強底座。「家有醜妻值萬金」,說的可能就是「實用」勝過容貌的女性。弱者的「無用」,有時正是大用。
歷史上,弱者的奉獻更不可忽視。曾被趕到天涯海角的猶太人, 對人類文化的影響卻無比深遠。世界幾大宗教中,都融和了猶太教的教義精華。作為西方文明世界精神支柱的基督教,其教義源泉的起點就是猶太教。猶太文化對世界語言的發展也不可低估。當代社會使用頻率最高的一些詞彙,如自由、尊嚴、希望、歷史、未來、時間、進步、精神、信仰、重新、探索、個性、獨特、驚奇等等,都起源於猶太語言。
猶太人最早實行了全民義務教育。在中國95%的人是文盲,全世界80%的人是文盲的二十世紀初期,猶太人已經100%掃盲了。由於歷史上反猶主義的盛行,猶太人不能購買土地從事農業,不能進入行業協會從事實業,所以他們更多地從事了商業、醫生、律師、金融、老師等職業,成為世界上最早實現職業化的群體。相比其他民族而言,猶太人中出現了更多的偉大作家、科學家、思想家,比如思想家馬克思、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作家茨威格等都是猶太人。猶太人的聰明勤奮舉世公認。當代美國研究漢學的頂級學者中,多數都是猶太人。
曾浪跡天涯的猶太人,最早具備了與世界接軌的人文精神。據專家統計,以色列30至35歲的年輕人中,平均每個人到過廿多個國家,以色列背包客去過中國西藏的人,比上海還多。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曾寫過一本著名的書,書名就叫「上帝選擇了猶太人」。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對世界文明進程的貢獻卻是驚人的。
開發美洲中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一向被文明世界視為野蠻人,印第安人曾被殘酷地掠奪和殺戮,家園也被毀滅。看似弱小的印第安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卻不可磨滅。早在5,000年前,印第安人就把野生粟米培育為糧食作物,這些粟米因生長期不同,多達廿多個品種。生長期最短的,只要三個月就能成熟。十六世紀開始,粟米才傳入歐洲,後來又傳入了中國,成為人類最主要的食品來源。有專家統計了印第安人培育的農作物品種,數量驚人:主要有,薯仔、南瓜、紅小豆、綠豆、豌豆、黃豆、豆角、西葫蘆、甘蔗、花生、可可、煙草、棉花、橡膠、蕃茄、 黃瓜、辣椒、士多啤梨......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蔬菜以及糧食作物,原來都是古老的印第安人的貢獻。
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征服,可對美國文化的影響也不可低估。據專家統計,美國語言中有1,700多個詞彙來自印第安語。美國近年興起的生態主義思潮,也深受印第安民族的影響。萬物有靈、敬畏自然的生態理念,就源於印第安民族的傳統生態倫理。
不可輕視弱者。弱小者,有時也是偉大的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