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直以來,市場普遍認為農產品不宜在電商平台上銷售。
由於產業升級蓄勢待發,中國農業正獲得併購領域和資本市場的多方矚目。德勤中國日前發表的報告稱,截至去年9月底,全國農業領域併購規模約為98億美元,為2013年全年的7倍,佔全球農業併購金額的六成左右,創出中國農業併購史上的最高紀錄。
德勤中國在報告中指出,在來自全球農產品消費市場的龐大需求轉型壓力推動下,國內外併購領域和資本市場對中國農業倍加矚目,包括從前未對農業領域有所涉獵的財務投資者在內,新入場者為這一行業帶來充足的資本,為中國農業在追求低成本高產出的道路上獲取新興技術、產業知識、管理經驗等方面打下了堅實的財務基礎。一些農業巨頭通過國內和跨境併購以尋求規模經濟效益和更多的土地資源。報告還指出,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將推動中國農業沿價值鏈向上攀登,為農業投資者在產能和盈利能力方面帶來豐厚的回報。充足的資本將為中國農業的快速轉型提供有力的支持,也預示着將會有更多和更大的農業投資項目出現。
德勤中國企業併購服務負責人葉偉文還指出,越來越多中國農業企業沿供應鏈實現垂直整合,而整合的對象也不再局限於國內市場。放眼全球,亞洲一直是中國農業企業境外農業投資與合作最為集中的地區,其次為美洲、非洲、歐洲和澳大利亞。另外,近年的併購市場有不少行業外企通過國內併購和跨境併購活動在本地和境外農業行業進行投資。
體現國家發展戰略
事實上,對中國企業來說,農業領域的併購投資不僅是其今後關注的重要領域,更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體現。隨着中國農業轉型升級需求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業企業正籌謀垂直整合供應鏈,既可以進一步確保糧食安全,也可以在國際上走出去,進行外延式發展,實現全球化運營。
而在農業併購時代來臨之際,要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所制定的農業政策就需要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危機處理模式,轉向風險管理模式。政府管制的重點應是完善關鍵產業環節的產業政策,發揮本國資本優勢,支持農業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確保農業產業安全。
毋庸置疑,當農業併購時代來臨之際,涉農金融機構的機遇也就隨之而來,先期布局者的超前眼光必將會獲得更多回報。以民生銀行為例,目前,該行有超過600人的團隊在從事現代農業相關業務,其商業模式,從架構上看,在總行層面成立了現代農業金融事業部,在青島、廈門成立了海洋漁業和茶業金融中心,分支行層面成立了海洋漁業和茶業專業部門和專業支行。在業務層面包括:成立現代農業風險補償基金、建立支持特色農業發展的貼息通道、推動發行現代農業專項支持債、區域集合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以及組建小微農戶專業合作社等。
據民生銀行現代農業金融事業部負責人介紹,民生銀行將以成立「金融服務聯盟」的模式實現農業產業鏈金融的全平台運作,模式類似之前的「併購合作聯盟」。在農業金融版本的「合作聯盟」中,將覆蓋銀行、保險、信托、租賃、券商及基金幾類金融機構,通過跨界合作來完成一些銀行層面無法實現的業務領域。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民生銀行的農業金融版圖已漸成規模。
無論是需借力資本實現的全產業鏈拓展和子行業整合,應用前景廣闊且風險較小的生物與信息科技,在解決農業地區資源分佈不平衡上大有作為的農業物流倉儲 ,還是時下成為投資新寵的農業電子商務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農業,這些都是極具中國農業發展前景的投資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