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對中國企業來說,農業領域的併購投資不僅是其今後關注的重要領域,更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體現。
繼恒大斥巨資挺進糧油市場,阿里巴巴也在東北地區布局涉農電商。阿里巴巴早前表示,在美國上市後,涉農電商、大數據業務和跨境電商服務將成為阿里集團未來的三大發展方向,這也是阿里巴巴首次把「涉農電商」提升到集團的三大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對於阿里巴巴和恒大集團兩大巨頭共同布局涉農電商,市場亦開始將焦點放在農業互聯網的發展上。
一直以來,市場普遍認為農產品不宜在電商平台上銷售。農產品屬於很重視體驗性的商品,而且對基礎物流配送的要求較高,再加上中國人早已形成在農貿市場和超市購買農產品的消費觀念,電商涉農一度不被看好。然而阿里巴巴認為,中國傳統農產品的產銷方式有很多弊病,傳統農產品銷售供應鏈過於複雜,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利。生產者沒有定價權,農民收入始終難以提高;而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中,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也需要經驗智慧,涉農電商未來將會是一片值得開拓的藍海。
恒大集團早在去年8月宣佈,在中國東北地區投入重資,發展糧油、乳業、畜牧產業。預計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金建杭透露,涉農電商極有可能成為這兩大中國「巨頭」企業下一個合作領域,恒大集團種植的有機大米等產品將通過阿里提供的電商平台進行售賣。
此外,阿里巴巴首個互聯網定制私人農場「耕地寶」已於近期啓動。「耕地寶」是由安徽農民、浙江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等聯合推出的「首個互聯網定制私人農場」投資項目。據了解,「耕地寶」是將百姓手中的「散錢」聚合起來進行再投資,投資者不僅可獲得私人農場一年四季的無公害蔬菜,還可獲得去當地旅遊的免費門票和住宿等。
深刻重構農民生活方式
針對阿里巴巴的部署,業內人士認為,這不僅會促進C2B模式的優化和發展,而且會深刻地重構未來中國農民的生活方式。阿里巴巴布局涉農電商,運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開發農業市場,彌補了傳統農業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短板,將會引發整個業界關注。
而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而中國農產品的年總交易額約4萬億元,80%通過批發市場實現,農產品網購量微不足道。正因為如此,農產品電商市場有着巨大潛力。京東集團副總裁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建設說,要堅定不移發展農產品電商,一旦用電商的高效供應鏈管理解決好傳統農產品流通的難題,將為百姓生活帶來很大改變。
相對於普通商品來說,農產品電商的物流短板尤為明顯。業內普遍認為,乾貨類農產品的物流和倉儲問題相對好解決,而生鮮農產品不僅對倉儲和物流要求極高,物品的周轉率、資金量等也都使電商面臨很大考驗。農業部市場司司長張合成認為,區別於其他行業的電子商務模式,冷鏈物流是生鮮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必然基礎,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關鍵。但受消費者消費觀念和承受能力的影響,中國冷鏈物流尚未發展起來。
有專家認為,本地化生鮮平台可以作為農產品電商轉型的一大方向,通過平台進行專業化分工,基地只管產品,電商只管發展用戶和服務用戶,物流外包給專業生鮮物流企業,可以同時解決標準化、安全性、冷鏈物流等三大難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農產品電商才會有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