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林旭在聯合國發表演講
成為「超象」藝術大師之前,王林旭經過了經年的思考和磨練。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生於齊魯大地的他經常登高泰山寫生,有一天他在繪畫時,水墨不慎鋪灑在山石上,他用宣紙一蓋,水墨旋即在紙上渲染出詩意的畫面。這場景給了王林旭極大的靈感,原來畫不一定要用毛筆才能勾勒,變幻萬千的大自然亦賦予了曼妙的繪畫肌理。1986年開始,自幼研習中國傳統水墨畫的他在山東美術館研學期間深入學習和體驗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劉國松、吳冠中等創新性國畫大師藝術文脈,摸索新的水墨範式,開始了「超象」藝術的試驗。
1990年到1992年,王林旭作為赴日訪問學者在日本潛心研學橫山大觀、平山郁夫、東山魁夷、加山又造等日本繪畫大師的技法,思索在日本畫中金銀材料的審美功效,開始嘗試把東洋的繪畫理念和技法融入中國水墨畫的創作之中。後來,他又應邀在紐約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參與自然、藝術與和平發展事業。他在研究莫奈、梵高、馬蒂斯、畢加索﹑布拉克﹑蒙德裡安﹑米羅﹑康定斯基﹑布朗庫西﹑克利﹑等藝術大師的藝術風格的同時,廣泛涉獵紐約現代大都市視覺藝術,學習當代國際藝術大師在抽象藝術領域的表現主義手法,改革水墨畫材料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王林旭在日本、新加坡、美國、法國、奧地利、喀麥隆、剛果、巴西、秘魯、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總部、IGO國際組織舉辦過五十多次個人畫展。這種廣泛的交流和借鑒賦予了他廣闊的藝術視野,使他能以一種開放的學習心態面對世界文化,並保持着孜孜以求的創新動力。在王林旭的「超象」正式發佈之前,曾有歐美等國的美術評論家在觀摩了他的藝術工作室之後指出:王林旭的「超象」作品不再是對一山一水、一樹一石的具象關照,而是對大氣盤旋的宇宙大象的宏觀理解和冥想。
他借助於西方抽象的方法來表達中國的藝術觀念,這顯然是在西方藝術家筆下很難達到的一種藝術境界。更有業內人士評價,如果說法國的莫泰表現的是畫家所見、西班牙的畢加索表現的是畫家所想、美國的波洛克表現的是畫家所為,那麼中國的王林旭則表現的是他的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