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模擬試題:


放大圖片

■萬聖節特色的飲品綠怪魔血及蟲出生天。 資料圖片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萬聖節是他們名正言順吃糖果的日子。美國的小孩子往往喜歡周圍敲門問鄰居Trick or Treat。但小孩子多吃糖果對身體沒有益處。於是,有家長參加了一個名為萬聖節糖果回收計劃。

家長可以到已參加計劃的牙醫診所,以糖果交換金錢,一磅糖果換1美元,最多可以換5美元。他們亦可以參加大抽獎,有機會換取ipods、禮物卡等禮品。

該計劃不但可以替父母省下買糖果的金錢,更可以幫助生活在戰亂的小孩子。該組織表示,他們會將糖果分發送往派駐外國的美軍部隊,給他們再分發予當地的小孩子,令他們即使在戰亂的陰霾下,仍然可享受一分甜味。組織去年12月共運送了1,000,000份糖果到海外。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

資料B:每年10月31日便是一年一度的萬聖節,有別於東方鬼節的陰森,萬聖節的「傳統」是人人穿上奇裝異服到街上狂歡。在萬聖節期間,中環原本售賣日常衣飾的攤檔改為出售鬼怪服裝。部分以年輕人為主的餐聽,在節日期間舉辦萬聖節化妝派對。其次,一些酒店提供萬聖節自助晚餐,例如蟲茄蓉肉醬意粉、香辣茄汁肉眼球等驚嚇造型食物。而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活動是兩大主題公園的「驚嚇鬼屋」。其中,海洋公園表示,「哈囉喂」門票銷情理想,多個周末的「哈囉喂優越門票」已售罄,本年度(2014年)入場人次按年上升10%至15%。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你在多大程度上認為資料A反映了社會上的物質主義?解釋你的答案。(10分)

b. 「在香港,萬聖節較盂蘭節(一般視為中國鬼節)更為普及,是因為香港人認同西方文化多於中國文化。」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此說法?解釋你的答案。(10分)

參考答案:

a.

在萬聖節,美國的小孩子喜歡周圍敲門問鄰居Trick or Treat,藉以討糖果來吃。如果鄰居給予糖果,小孩便平靜離開。但如果鄰居不予理會,小孩會趁機搗蛋生事。因此,在萬聖節期間,大人們都樂意把早早預備好的糖果送給小孩子。

另外,物質主義是全心沉迷於追求物質的需求與慾望,導致忽視精神層面的生活方式,對物質的興趣完全表現在生活方式、意見及行為上。

我在很大程度認為資料A反映了社會上的物質主義。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物質和消費主義,以慾望行先,忽略物質主義所帶來的後果。例如,美國小孩在萬聖節討糖果吃,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不顧多吃糖沒有益處,甚至會引致蛀牙的後果。這種行為反映社會充斥物質主義。

另外,根據資料A,美國牙醫為了減少小孩因多吃糖果導致壞牙的風險,利用萬聖節糖果回收計劃,用金錢或禮物,例如玩具、貼紙等,換取小孩的糖果。小孩為了金錢或禮物,把討來的糖果作為交換。這個計劃也反映社會充斥物質主義。

然而,有人認為在這個計劃之中,孩子把討來的糖果送給牙醫,再透過派駐外國美軍部隊轉送給當地小孩,讓戰亂地區的孩子也可以分享糖果,反映美國不是物質主義的社會,而是重視精神層面,關懷弱勢社群的社會。

但是,糖果轉贈給外國小孩只是個副產品,如果沒有金錢和禮物的利誘,美國小孩也不會慷慨至無條件把辛辛苦苦討來的糖果轉送給他人。

總括而言,資料A反映了社會上的物質主義。

b.

文化是指人類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具體表現在衣着、飲食、節慶活動等項目之上。有人說:「在香港,萬聖節較盂蘭節更為普及,是因為香港人認同西方文化多於中國文化。」我很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

首先,在衣着文化方面,西方萬聖節流行化妝派對,參加者通常會穿着奇裝異服,打扮成為各種鬼怪,例如女巫、吸血殭屍、南瓜鬼等等,務求在化妝派對中突出自己,達到嚇人的效果。不少香港人都會參加這類化妝派對,感受西方萬聖節的氣氛。相反,香港盂蘭勝會多數在露天場地舉行,參加者多是專業的道士或和尚,一般巿民只是旁觀,不需穿上另類服飾,故此未能因為特別服飾而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在香港,參加盂蘭勝會只有少數的長者,沒有太多年輕人,並且人數日漸下降。因此,在衣着文化方面,香港人較認同西方文化,所以萬聖節較盂蘭節更為普及。

其次,在飲食文化方面,香港酒店在萬聖節期間推出特色自助餐,例如蟲茄蓉肉醬意粉、香辣茄汁肉眼球等驚嚇造型食物,吸引了大批香港年輕人光顧,感受濃烈的節日氣氛。相反,香港盂蘭勝會在吉日派發「平安米」,排隊領取的人多數是老人家。他們領了「平安米」之後,便回家做飯,給一家大細吃。但是,「平安米」在外表上和味道上跟普通的白米沒有分別,只是多了一個好意頭的名字。人們就算吃了「平安米」而做的白飯,也不會感受到節日氣氛。因此,在飲食文化方面,香港人較認同西方文化,所以萬聖節較盂蘭節更為普及。

再者,在節慶活動文化方面,西方萬聖節流行派對,香港人對此十分熱衷。另外,香港兩個主題樂園在萬聖節期間設置「驚嚇鬼屋」,例如海洋公園的「哈囉喂」與迪士尼樂園的「黑色世界」。在主題公園的鬼屋之中,充滿了扮演各色鬼怪的演員。他們藉着奇裝異服與特別的化妝,務求把進入鬼屋的遊客嚇個半死。香港年輕人存在「又要怕、又要睇」的心態,每年蜂擁而至。根據資料B,2014年海洋公園「哈囉喂」入場人次按年上升10%至15%,參加人數逐年增加。相反,香港盂蘭勝會的活動包括「請神」,全程由專業的道士或和尚主持,一般巿民只能旁觀,未能親身參加。人們最多只能排隊領取「平安米」或觀賞「神功戲」。然而,盂蘭勝會之目的是為了超度陰間的無主孤魂,以致在活動期間彌漫着陰森恐怖的氣氛。一般的年輕人都被這種氣氛嚇怕,所以參加者多是老人家,甚少年輕人,並且人數也逐漸下跌。因此,在節慶活動文化方面,香港人較認同西方文化,所以萬聖節較盂蘭節更為普及。

然而,有人認為香港現時主題公園的鬼屋除了有傳統西方鬼怪之外,近年也增設了一些中國鬼怪,例如黑白無常、鍾馗捉鬼大師等,由此推斷香港人同時認同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但是,鬼屋裡面的中國鬼怪只是點綴,而活動載體仍然是西方萬聖節。相反,如果香港在盂蘭節引入西方鬼怪,例如女巫與吸血殭屍,人們只會覺得格格不入,不會被接納。

總括而言,香港人在衣着、飲食、節慶活動等方面,認同西方文化多於中國文化,導致在香港,萬聖節較盂蘭節更為普及。

相關新聞
中西節日比較系列-應試篇 (2015-02-05) (圖)
物欲橫流:節日狂消費 文化漸隱形 (2015-02-05) (圖)
模擬試題: (2015-02-05) (圖)
尖子必殺技:「中西節日」涉3單元 人倫宗教多思考 (2015-02-05) (圖)
車流輪轉:地鐵向西 區內大變 (2015-01-29) (圖)
模擬試題: (2015-01-29)
小子必殺技:港鐵擴展快 地區現爭議 (2015-01-29)
防患未然:自願醫保,你自願嗎? (2015-01-22) (圖)
圖一: (2015-01-22) (圖)
表一:醫管局按年齡組別分類的醫療開支(百萬元) (2015-01-22) (圖)
模擬試題: (2015-01-22) (圖)
尖子必殺技:備試熱門議題 先了解後作答 (2015-01-22)
死灰復燃:港青鳩嗚不絕 破壞香港法治 (2015-01-15) (圖)
模擬試題: (2015-01-15) (圖)
尖子必殺技:處理恒常議題 關注時事新聞 (2015-01-15)
進退兩難:留井不留井 各界怎麼看? (2015-01-08) (圖)
閱讀試題: (2015-01-08) (圖)
尖子必殺技:先找所屬恒常議題 準確掌握題目要求 (2015-01-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