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淑梅
出席過無數婚禮,到底是否應該聘請婚禮策劃師?甚麼是三書六禮?傳統婚嫁禮儀與今天的有何不同?為了滿足好奇,我報讀了婚禮策劃文憑課程。
原來婚姻二字,古代寫作「昏因」,根據張楫的《廣雅釋詁》中「因、友,親也」,是意味男女由朋友成為親密伴侶之意,而當時嫁娶之禮一定在黃昏舉行,於是才有從「女」從「昏」的「婚」字了。
所謂三書六禮,三書是聘書、禮書和迎親書,原指六禮中的過文定、過大禮及迎親日子,男女雙方互相致贈的書柬;聘書,訂親之書,過文定時用;禮書,過大禮之書,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的清單;迎親書,結婚當日用。六禮包括(一)納采,男家請媒人「提親」;(二)問名,男方取得女子年庚八字,會放祖先枱前,三天之內如家宅平安,意味得到神靈祝福,是吉兆;(三)納吉,即是過文定,請媒人贈女家薄禮;(四)納徵,男家奉上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即正式聘禮,又名「過大禮」;(五)請期,請算命先生揀好日子;(六)親迎,新郎承父母之命,率儀仗隊前往女家,以花轎迎娶新娘。
傳統婚嫁、新娘出嫁當日,由好命婆背到廳中,那裡放一大籃,內放一雙紅鞋,新娘穿上紅鞋,站在籃內等待由媒人婆引路的迎娶隊伍來臨。此際,伴嫁姐妹緊閉閨門索取開門利是,吉時到,大妗姐背負新娘上轎。到男家,新娘踏在鋪好的紅布之上,使足不沾土。拜天地、祖先、父母,最後新人交拜才告禮成。早期婚宴雙方一同設宴的情況甚少,婚宴後流行鬧新房,熱熱鬧鬧的以趕走妒忌的妖怪。三朝回門,男方送回金豬一頭,代表女方貞潔,守身如玉,否則是莫大的恥辱。
當年納妾也有禮節,卻遠較娶正室的簡單。只要擇好吉日,以小轎接回家,不可從正門入屋,不用拜堂,只要向正室跪拜奉茶便是。據聞妾室所生之女兒,他日亦不能嫁作人家的正室,可悲。由一九七一年十月七日起,香港婚姻改革法例生效,納妾便犯重婚罪。
現代中式婚禮,香港較內地更正統,原來婚禮中最重要的是新郎出門接新娘的一刻,一定要最吉利的時辰;而新人步入男家,翁姑要在房間等候,避免看見進門。經過深入了解,我慶幸婚禮策劃師愈來愈流行,這是新人的福氣。婚禮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不容有失,可是往往一對新人都是第一次,如果有一位專業的婚禮策劃師從旁打點,提示計劃,可以節省不少金錢和時間,事半功倍。大日子當天,新郎新娘只管享受一個夢想婚禮便是了,當然,婚禮是一天,婚姻是一生,往後的日子還要靠一對新人自己去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