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峻。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隨着賀年歌曲在本港各大小商場響起,意味傳統農曆新年銷售旺季即將到來。不過,葵涌廣場早前張貼告示,指臨近節日,商戶丟棄大量紙皮會引來拾荒者,有礙「觀瞻」,要求商戶不要把紙皮給予拾荒者。事件隨即引起社會熱議,不少人批評商場做法涼薄。事實上,事件背後反映的老年貧窮問題更值得我們深思。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通識科教師 李浩彰
議題探索:單元二: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 1: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香港維持或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的發展方向如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老貧」人口「冠絕」三年齡組別
據政府於2014年10月剛公布的《2013香港貧窮情況報告》表示,2013年,本港貧窮率雖只輕微上升0.3個百分點,當中18歲以下貧窮比率更下跌0.5個百分點,減少近12,000人。然而,65歲以上人士的貧窮人口及貧窮比率分別為419,500人及44.9%,相比2012年增加了31,700人及1.4個百分點,為3個年齡組別之最。
拾荒為補家計 面對不同排斥
長者貧窮事實上持續多年,不少長者為了生活,多以拾荒幫補家計。社聯於2007年一項有關香港拾荒長者研究,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96位60歲或以上的拾荒長者,其中大部分(84.9%)為女性。結果顯示,33%長者拾荒為維持生計,超過40%曾因與人爭奪紙皮而受傷,近50%拾荒長者每月收入少於500港元。
此外,調查亦對17名長者進行深入訪談,結果發現拾荒長者面對各種不同形式的社會排斥,包括經濟排斥(缺乏工作機會、缺乏購買能力)、政治排斥(缺乏工會/團體保護他們的利益)、社會關係排斥(因拾荒而受到歧視)及福利排斥(未受到社會保障及接觸不到社會福利服務)。
小知識: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Universal Retirement Protection Scheme):簡稱「全民退保」,有團體認為現時的綜援制度嚴苛,2000年開始實施的強制性公積金被質疑成效不彰,因此需要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解決長者貧窮問題,但計劃細節未有共識,當中建議的寬鬆審查制度、涉及龐大開支備受爭議,反對者認為隨着人口老化,退休金額令政府入不敷支,而且制度易放難收,未來勢增社會福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