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寫風景應與立意有關,例如到海邊旅行途中遇大雨,便可詳寫。 網上圖片
教寫作之難,其一在於讓學生放棄「交功課」心態,做好構思與立意的工作。其中,不少學生會為了滿足老師的「字數要求」,甫一開始就苦心孤詣地堆砌字數,造成文章起首部分太多無謂的描述,到文章末段,由於字數已達標,同學們使命已達,文章卻草草收場。
須懂取捨勿盲求字數
固然,寫文章不應盲目追求龐大字數的結合,但仔細精確的敘述描寫確然需要篇幅。過猶不及,文章的詳略重在合度,看似困難,但道理出奇地簡易明瞭。在從前中文課程的必修課文《以畫為喻》中,葉紹鈞說寫文藝時需有真切的所感,據此須對材料下選擇取捨的功夫。這種「真切的所感」正正就是文章立意,也是取捨材料的標準。
詳略寫的決定,要看與文章主題的關係是否密切。知易行難,但理論上,與表達的主題愈相關的,佔愈多的篇幅。以《一次難忘的旅行》為例,無論立意為何,很多同學習慣開筆即寫出門前的緊張,乘旅遊車時沿途的優美景色,但往往與在旅行時的經歷沒甚關係,這些部分就應該大幅度地略寫,甚或刪去。
緊扣主題詳述景色
當然,如果沿途的景色與文章立意相關,又作別論。假若文章想寫到海灘旅行,卻碰上滂沱大雨結果敗興而歸,那沿途時的風景就可作鋪墊︰「在旅遊車上,本來的一片晴空慢慢地蒙上了灰色的紗,我偷瞄了放在旁邊的燒烤用品,心裡默誦着祈求天晴的咒語。不過幾分鐘,『叮叮咚咚』地,水點打在車窗上劃下了一道一道水痕,我們的心情也跟着昏沉下來。」這段敘述借描述沿途天色的改變,襯托出「我」準備燒烤卻擔心下雨的心情。這類描述比簡短地寫到「沿途有山有水,景色優美」來得花費篇幅,但卻來得具體、有意義,有助表達文章主題。
不少同學喜歡在文末才點出體會或啟發,先不論方法的優劣,但同學往往只簡略地以「這次經驗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讓我學懂了樂觀面對困難的重要性」之類的把文章主題輕輕帶過。其實,經歷當中的啟發及反思往往是畫龍點睛之處︰「燒烤卻遇上大雨,本來還怕會敗興而歸,多得這一班朋友,毫不介意環境的惡劣,最後竟然還秘密地準備了生日蛋糕跟我慶祝。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何謂真正的友情。那是一種不計算、不計較的高尚情操。」
聊備一格,在文章結構上的詳略安排固然重要,但文句的詳略亦需注意。有同學的作文,會寫「我走進餐廳,服務生來接待,他帶我們到近窗邊的桌子處。我們坐下,點餐,隔一會,咖啡就來了。」其實大可以「我們走到咖啡廳,點了咖啡」代替。讀者不會希望書上滿紙廢話,作者確然也應少寫一點廢話為妙。下次再談。 ■莊志恆 中學中文及文學科教師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