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盧怡君及其研究團隊於手套箱內組裝鋰硫碳複合液流電池。 校方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地球能源終有一天會耗盡,開發及應用再生能源以達到可持續發展是科學家的其中一項任務。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盧怡君及其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一種創新的液流電池陰極材料,能大幅提高陰極的容積量,高於目前全球文獻的紀錄。該材料可提升電池的生命周期及效率,達到增強能源儲存技術的效益,有關研究結果獲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
能源儲存是發展再生能源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其中液流電池(RFBs)的能量及功率設計具高度彈性,技術可應用於大規模電力儲存系統,但由於其能量密度低,應用時大大降低其競爭力。
盧怡君冀升再生能源儲存效益
盧怡君的團隊採用高濃度硫碳複合物,為液流電池中絕緣硫及導電碳網之間創造了有效的介面,大幅提高陰極的容積量、電池的能量密度、生命周期 (大於100次)、庫侖效率(大於90%)及能量效率(大於80%)。盧怡君表示,希望是次研究成果可推進高能量密度液流電池的發展,提升再生能源儲存系統的效益。
該陰極材料實現容積量高達294安時-每升(Ah L-1);達到全釩液流陰極的5倍;多硫化物液流陰極的3倍至6倍。團隊又將硫碳複合液流陰極與鋰陽極結合,實現鋰液流電池能量密度高達645瓦時-每升(Wh L-1),是目前全球文獻記錄中最高的鋰液流電池能量密度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