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汶羽 民建聯政策副發言人、觀塘區議員
曾俊華司長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務實、全面、兼顧各階層,是近年比較好的其中一份。財政預算案中的內容是需要立法會的支持和通過,但在少數反對派又準備繼續為反對而反對、為拉布而拉布,拖死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
在香港鄰近的國家及城市近年正急劇發展,相反香港的競爭力不進則退,例如內地多個城市在物流業等早已趕過香港。過去幾年,政府的大部分工程都因拉布關係而未能上馬,令基建停滯不前。再加上很多應興建的工程亦在膠着狀態,如香港機場的第三條跑道討論多時,仍在探討階段。
其次,香港旅遊業亦開始陸續放緩,激進反對派挑撥內地旅客與本港居民的矛盾,令內地旅客開始卻步。再者,內地城市及鄰近香港的城市亦逐步發展旅遊業,爭奪龐大的內地市場。
香港作為外向型的經濟體系,數十年來都依靠物流、進出口業、旅遊業的帶動發展經濟,本地居民亦受惠於這些行業的發達發展。
但隨着不明朗的外圍因素影響,過分依靠外部經濟來發展本港經濟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危險。政府務必刺激內需,用以帶動香港經濟發展。要增加內需,便需要增加本地的消費,但這前提是香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能有所上升。
作為政府,在盈餘的財政下,應還富於民,讓居民有更多可支配收入,以作消費。最簡單的措施包括退稅、增加免稅額、免部分公屋租金、減公共事業收費等等,讓居民能增加收入,增加消費,刺激內需。
內需的增加取決於市民的消費能力,更重要是取決於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政府應進一步支援基層家庭,如加快推出低收入家庭在職津貼,及推出一次性措施,如退稅、減租等,讓居民的收入有所增加。當政府受制於無聊拉布下,令政府的投資及工程大幅下降,間接令香港的經濟受損。除依賴物流、進出口業、旅遊業外,我們更需要發展內需來維持經濟增長。
筆者希望反對派議員為香港市民着想,為香港前途着想放棄拉布。否則,香港的優勢很快會隨附近城市的發展而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