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4是河南省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河南調研指導,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河南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習近平指出,自古以來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勉勵中原人民要讓中原更出彩,就一定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等中原人文精神。在這樣的精神引領下,河南發展有了新的常態,成為中國大陸極具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的區域之一。■香港文匯報記者 程相逢 戚紅麗 劉蕊
在剛剛結束的河南省「兩會」上,河南省省長謝伏瞻如此描述河南發展的「新常態」:2014年全球智慧終端機生產基地正在鄭州形成,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走在全國前列,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雛形,鄭州機場旅客輸送量、貨郵輸送量增速居全國大型機場首位。鄭州、洛陽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節點城市,鄭歐班列班次密度、貨重貨值均居中歐班列前列,鄭州至盧森堡定期貨運航線開通,河南省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不斷加深。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鄭開城際鐵路通車運營,鄭州地鐵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鞏固提升......
三大國家戰略促經濟增速換檔
謝伏瞻分析認為,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步入了新階段,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河南是中國的縮影,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人力資源十分豐富,市場空間非常廣闊。河南還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農業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已經成為中國內地極具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的區域之一。
謝伏瞻表示, 河南這一發展「新常態」主要得益於「三大國家戰略」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謝伏瞻多次提及「三大國家戰略」。目前,河南正在搶抓糧食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同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聚集國家戰略,無疑是河南穩增長調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加快建設。實驗區成為河南重要開放平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作為2014年河南十大亮點工作之首被提及,並被賦予「引領帶動」的重要使命。
數據顯示,全省生產總值3.4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萬億元,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3萬億元,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萬億元,增長12.7%;進出口總值3994.4億元,增長8.5%;財政總收入4094.8億元、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38.5億元、增長13.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42.6億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416元,分別實際增長6.8%和9.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9%;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國位次普遍前移。
中原人文精神讓中原更出彩
習近平曾經指出,歷史與現實很好地在河南對接。他說,傳統的愚公移山精神和當代河南林州的紅旗渠精神,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焦裕祿對黨和國家奉獻的精神的對接,就是歷史和現實很好的對接。「這些對節點發生在河南並不是偶然的,是河南文化底蘊所賦予的一種精神。」
而在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看來,要實現中原夢,讓中原更出彩,就一定要弘揚中原人文精神。「就是要幹出來。」「2014年,河南10個超千億的工業產業集聚區脫穎而出,今年還要培育『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鄭州機場增速是全世界航空貨運增長最快的;鄭州航空港現在全球矚目,這都是我們集全省之力幹出來的。」郭庚茂擲地有聲。
在全國人大代表、輔仁藥業集團董事長朱文臣看來,河南的快速發展不但是河南人實幹的結果,更是河南人會幹的結果。
深入開放招商 制訂「一帶一路」河南省實施方案
河南省制訂的2015年10大重點工作中,謝伏瞻覑重強調了要深入謀劃開展開放招商。抓緊研究制訂國家「一帶一路」規劃河南省實施方案,做好第九屆河南投洽會準備工作,加快自貿區申建工作。
2014年,一條空中走廊,一個陸路洲際平台,兩大國際平台的新成長給內陸省份河南帶來了開放的新場景、新未來與新希望。
河南省商務廳廳長焦錦淼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2014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鄭州航空實驗區)生產總值411億元,同比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400億元,增長91.8%;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79億美元,約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5%。2014年,鄭歐國際貨運班列已累計開行100班,貨運量、滿載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均位列中歐班列第一位。
基於兩大國際開放平台,河南提出了融入「一帶一路」的新思路:把實驗區建設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一部分,實施「東聯西進」,借勢發展。通過建設無水港,發展鐵海聯運、公鐵聯運,推動陸海相通,實現向東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通過提升鄭歐班列運營水平,形成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融合。
習近平在河南視察時亦對此寄予厚望,勉勵鄭州朝覑「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邁進。
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位於現河南濟源,當時山北有位90歲老人,叫愚公。他家住處正對覑這兩座大山。苦於大山阻隔,出入困難,愚公便率領覑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土地,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運到渤海的後面去。就這樣從冬到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帝為愚公移山的誠意所感動,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去背走了那兩座大山。從此以後,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難一直做,我們就說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自從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提及該故事後,便家喻戶曉,並成為表現中國共產黨人堅韌不拔,不懈奮鬥精神的典型用語和口號。後習近平又引用此典故喻「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
紅旗渠精神:河南省林州市曾十分貧窮,全縣山嶺起伏,溝壑縱橫,土薄石厚,十年九旱。為了解決水貴如油的苦難狀況,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於1960年開始修建紅旗渠。苦戰十個春秋,緊緊靠覑一錘,一鏟,兩隻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而且孕育了中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焦裕祿精神:河南蘭考曾是一個風沙、內澇、鹽鹼等自然災害很嚴重,農業產量很低,群眾生活很苦的一個縣,1962年冬,焦裕祿受党委派到蘭考縣任縣委書記,以身作則,帶病實幹,治沙治土,使多災多難的舊蘭考,變成社會主義新蘭考,後因積勞成疾,以身殉職。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習近平一首《念奴嬌》詞,寫盡党的好幹部焦裕祿的為民情懷與英雄本色。他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