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2015兩會-中國新常態 改革進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跨世紀相約-意大利畫家喬瓦尼·法托里「對話」中國雕塑家許鴻飛


放大圖片

作者:克里斯緹娜·穆楚利(意大利著名藝術評論家、米蘭佈雷拉美術館和美術學院經理)

意大利畫家喬瓦尼·法托里(Giovanni Fattori,19世紀畫家)用鉛筆疾如閃電般地在便簽上留下的極為精准的人物速寫,與中國雕塑家許鴻飛的作品手稿一起,相約在一個下午茶時間,來到米蘭的博紮尼(Bolzani)畫廊。在前來參觀的客人的見證下,二者的對話通過各自的作品來實現。在令人愉快的氣氛下,到場的觀眾們端詳注視着一幅幅精妙的作品,他們時而陷入沉思,時而又於無聲息中表達着自己的意見,愉快地交流。

位於米蘭市中心的博紮尼畫廊一直以來都是當地藝術家社交、聚會、自由交流思想的地方。正如19世紀很多印象派畫作中一樣,上層社會人士或聚會悠閒、或享受陽光清風的場景被藝術家們繪製在畫布上,時至今日,這種愉悅的聚會一直在延續,正如這個充滿陽光的明媚下午,大家與藝術相約在下午茶的時間,品味着東西藝術的有趣對話。此次,來自意大利的喬萬尼·法托里和來自中國的許鴻飛作品同時被邀請在這樣一個空間裡展示,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二者的共同之處--都是人物形象的手稿。卻又因為他們表達方式各有不同,一場跨世紀的對話悄然上演,也是東西方藝術的碰撞。

意大利是西方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文藝復興的意大利語為「rinascimento」,其意義即「重生」,它為人類掀起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引領了一場觸動人類審美靈魂的革命。這也一直是意大利繪畫史上的榮耀。那時的意大利變成了歐洲經濟、文化、藝術、政治的交流中心,聚集着大量來自於不同地方的藝術家、社會名流、知識分子等,出現了幾個在歐洲藝術史上有着較大影響的藝術流派。其中從19世紀到20世紀,伴隨繪畫傳統與革新的碰撞,以自然主義為代表的文化運動席捲了整個歐洲。

就喬萬尼·法托里來說,首先讓人聯想到的是,在他所處的那個歷史時期,歐洲的先鋒派藝術家強烈地提出要推翻並改變繪畫和雕塑的傳統規則。在技法與風格上傾向於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自然和陽光召喚着藝術家,藝術家們為此而着迷,着迷於自然光下感受顏色的真實色感,捕捉自然光與色彩之間如情人般的依戀關係,並將之詮釋在對現實生活和風景山水的描繪中。那道自然光又如智慧之光穿透了藝術家們的心靈,他們在不斷探索中開啟了意大利現代藝術創作,展示了極具個性的表現手法和象徵主義。喬萬尼·法托里領導的Macchiaioli畫派(即斑痕畫派),在自然外光下寫生創作,與印象派中的點彩派的顏色智性解析結合在一起,對意大利20世紀以後的油畫影響巨大。而對於生活在當代社會的雕塑藝術家許鴻飛而言,則完全不需考慮以上因素。隨着社會科技等發展,當代的藝術更多是借助於想像力而非依靠具體實物完成的。更多的虛擬化、裝置化、數字化等藝術形式應運而生。而許鴻飛塑造出來的肥女形象,在藝術界也引起一片爭議,他開創了其藝術對於傳統審美的挑戰,亦如晨霧從地平線上消失般,他將傳統美學在肥女誇張的身影中慢慢消解,並最終俘獲了觀眾的心。

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的先鋒派藝術家就開始在藝術創作中賦予其作品人性的價值。在歷史的特殊時期,他們一直被壓抑和抹殺,中國藝術更多是以現實寫實主義為特徵,每一種藝術表現都帶有特定的印記。之後有一些藝術家開始從束縛中解放自我,他們發自內心地向「西化」邁步,努力尋求一個共同的世界,遺憾的是他們並非在挖掘自己的世界,而是過於追逐當時的時尚與潮流趨勢。其結果只能是在對流行文化、圖片攝影、卡通形式和更多新概念的盲目崇拜中等待、停頓。

許鴻飛則充分意識到,他來自於一個有着偉大傳統和優秀文化的強國,因此,沒有沉淪於對古老和陳舊歲月的懷念和依戀,他不斷地去挖掘、去認識,並真實地從創作的「身體」到其「身份」的不斷延伸和擴大的過程中去總結。藝術家濃縮了中國人在飛速發展的30年間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他用肥女詮釋着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飛躍」。肥女雕塑雖誇張,但極寫實;典型,卻不荒誕。許鴻飛在中國著名藝術家黃永玉的鼓勵和點撥下開創了全新的雕塑藝術語言,肥女強烈的自我風格也逐漸形成並不斷完善。

藝術家從「身體」的外輪廓出發。「身體」被認為是佔據空間的一部分。在許鴻飛不可逆轉的現實世界裡,以肥女的體量感,充分展現出了雕塑的物質性,他將雕塑以誇張的手法放大,加之果斷、乾淨利索曲線的運用,使得肥女的身體圓潤起來。有時,她們以站立的姿勢,來定義其柔軟又不失甜美的壯觀,而她敞開胸懷式的歡迎中又帶有威嚴。肥女再現了動態中女性的身體之美;亦有時,她們坐着甚至躺着,也一樣洋溢着活力。肥女不僅是身體厚重,她們肥得可親、可愛,每件作品的感染力和精神內涵也很豐富,這是藝術家在不斷探索人性、探索女性所取得的結果。從廣義來說,許鴻飛的創作不僅是他個人的,也同屬於城市中的市民,是大家共享的文化財富,因為藝術的進步是人類文化、文明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都屬於人類。

細看《童趣》這件雕塑,她抬起了手肘,腋下出現一個空洞。略微不對稱的胸部,彎曲的膝蓋,一頭濃密的頭髮在一陣搖擺飛舞後,剛好散落在肩膀上。她雙手着地交叉在胸前,蹲着。而背上的小孩兒,似乎在說着什麼,哼唱着什麼。在歡快的嬉笑中,她快樂地跳過一個彎曲着的女人的後背,在她那對靜止於風的兩根小辮子中,快樂被不斷放大:沒有玩具,卻也足夠自娛自樂。藝術家用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傳達給我們,快樂不需要附加,就是可以如此簡單、動人。許鴻飛的藝術開啟了一場沒有終點的快樂接力。

還有一些肥女坐在椅子上憩息,這是發自內心的愜意,像男人一樣交叉腿,卻又不失優雅,看似漫不經心的姿態又像是在戲謔,沉浸於童心未泯的歡樂氣氛中。藝術家賦予肥女特有的東方女子的靈秀,她們或端坐縫紉機前為自己縫製嫁衣,或溫柔多情地吹起笛子。

女性作為人類世界永恆的符號,為藝術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和素材,很多藝術家選擇女性作為創作主題,暗指創造性。此外,也暗指全世界中自我世界的重生、和諧,種族、國家和傳統等敵對問題都不復存在。與此同時,肥女也變成了友誼、和平的使者,無需過多解釋,很自然地變成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行走於世界。因為雕塑還是一種世界觀,與不同語言、膚色的人分享、對話,自然也會產生觀念上的碰撞,更奇妙的關係還在發酵中,一環接一環,不斷躍出新的夢想。

許鴻飛創作的女性主題雕塑是如此和諧,她們不着痕跡地融入了周圍的風景中。眯上雙眼細細品味,不難發覺這些女人一個個都容光煥發,笑意盈盈。她們不時大笑,非常有活力。她們赤腳踩在自行車上,短裙飛揚,全力加速,朝着其心所嚮往的某個地方前行。就是這樣一部自行車,雖然後來也被作為一種競技比賽的器材而用於闡釋速度與激情,但最初且最重要的功能都是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可以想像,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日復一日地騎着自行車前往固定地方上班、回家......相比之下,許鴻飛創作的這個女人,清風拂面,充滿自由氣息,輕鬆愉悅。讓我們意識到在從事艱苦工作時,靈魂深處的輕盈、愉快和享受心態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道家的代表人老子曾寫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指的是治理大國應該像燒菜一樣精心,若採取的策略不謹慎,整個一道小菜都將被破壞。許鴻飛的肥女創作正是在「烹小鮮」,藝術家配以不同的作料賦予不同情緒、神態、動作的肥女,使她變得風韻十足。

許鴻飛的女人們身體圓潤飽滿,她們周圍的空間則更為重要。那是騰出來留給觀眾的空間,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如在家般放鬆,盡情分享我們的思緒、沉默,甚至那些讓我們煩惱的事--而這正是我們早已不再習慣去做的事情了。而肥女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她把周圍的空間變成了我們精神上的烏托邦,還原了人性的本真訴求之一,讓我們的心緒隨着肥女一起高歌。

喬瓦尼·法托里並沒有猶豫,他的素描自成一道道沉默的小風景。鐘樓在叮咬着鳶尾花天空的密度;順從的馬匹不嘶鳴,卻有着一張張沉默寡言的臉;士兵的側影在訴說,?那間一切戛然而止,留下記憶中的語言雄辯滔滔。兩位真誠的藝術家在當下,在各自的領域開疆擴土,用其獨到的藝術方式分別闡釋了藝術家對自然人性的理解。陽光依然明媚,讓我們跟隨藝術家一起,享受藝術帶給我們的自然本真。

Giovanni Fattori

喬萬尼·法托里簡介

1825年出生於利沃諾,法托里很小就在利沃諾人朱塞佩·巴爾蒂尼(Giuseppe Baldini)的畫室學習,1846年他移居佛羅倫薩並選擇了朱塞佩曾放棄的美術學院學習。在1848到1849年間,喬萬尼·法托里關注着繪畫:即使沒有積極地參加獨立戰爭,他依然努力地在托斯卡納散發秘密傳單。

1853年,他成為了米開朗琪羅咖啡廳的常客,從那一年開始他開始嘗試實景繪畫。1855年,法托里參加了佛羅倫薩的促進會(Promotrice)的畫展,帶著他的作品《伊德貢達》,這是一部以文學歷史為主題的作品,並且受浪漫主義的啟發,具有他第一階段特點,其高峰是在1858年與1860年間創作的《馬利亞斯圖阿爾達》。在1859年,他又回到了真實主義,描繪了軍事生活的場景,深受羅馬畫家尼諾·科斯塔(Nino Costa)的欣賞,並鼓勵他將他創新的「光-色」技巧用在繪畫《一架飛機》當中,並叫他放棄歷史畫。

在這幾年當中,他的藝術生活節奏十分緊湊:在1861年,他憑藉《馬傑恩塔戰役》贏得了里卡索里(Ricasoli)比賽,在1864年的促進會(Promotrice)畫展上展出了四幅作品。為了幫助生病的妻子,他決定回到利沃諾生活。就在這些年中,他創作出了傑出的肖像畫,如《嫂子》《阿爾及亞表妹》。他繼續創作軍事主題的繪畫,直到六十年代末,他的注意力才又轉移到風景畫上。1866年,他創作了《圓形的帕爾米耶里》,這是他的一部傑作,其中顏色已經定義了作品的結構。1867年,在妻子去世之後,喬瓦尼·法托里成為了卡斯蒂里昂切洛(Castiglioncello)的蒂亞戈·馬爾特里(Diego Martelli)的常客。從1869年開始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任教。

在七十年代,他又決定轉向空間的固態構造,去掉了每一步敘事的痕跡。從80年開始,法托里的興趣又轉向了繪圖,創作了一系列的不同尋常的版畫,通過這些作品他超越了自然主義。法托里的創作沒有間斷,他擔任了裸體自由學院(Scuola Libera del Nudo)的教授,他獲得了同事和學生的讚賞與友誼,卻失去了大眾的肯定。法托里1908年於佛羅倫薩去世。

許鴻飛簡介

許鴻飛,男,1963年生於廣東陽江,1990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主修雕塑。現為廣州雕塑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曾在中國、新加坡、澳洲、法國、意大利等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展覽,許鴻飛及其創作的「肥女人」雕塑已成為當代雕塑藝術成功走出去的一種典範。

相關新聞
發展新常態 中原更出彩 (2015-03-09) (圖)
2015全國兩會 (2015-03-09) (圖)
2015全國兩會 (2015-03-09) (圖)
引領中國創業走進新時代 (2015-03-09) (圖)
華南城:八城聯動 搭建「一帶一路」國際平台 (2015-03-09) (圖)
跨世紀相約-意大利畫家喬瓦尼·法托里「對話」中國雕塑家許鴻飛 (2015-03-09) (圖)
三大抓手發力 河源實現新常態下跨越發展 (2015-03-09) (圖)
主動融入河南省發展戰略 助力中原更出彩 (2015-03-09) (圖)
大美溮河 砥礪前行 (2015-03-09) (圖)
龍道農業:開發有機彩色農產品 讓人們吃上放心食材 (2015-03-09) (圖)
瓷壇女傑王振芳:繼承創新續汝瓷千古傳奇 (2015-03-09) (圖)
周口港:奏響臨港產業群「集結號」 (2015-03-09) (圖)
河南濮陽華龍區:適應新常態再現新作為 (2015-03-09) (圖)
華南城:踐行國家戰略 搭建「一帶一路」商貿橋樑 (2015-03-08) (圖)
湖南:適應經濟新常態 三量齊升謀發展 (2015-03-07) (圖)
國家級「創新特區」落地長株潭 湖南發展迎來新機遇 (2015-03-07) (圖)
「兩網融合」創新社會治理 打造便民服務平台 北京東城:老百姓辦事「96010一口受理」 (2015-03-07) (圖)
香城泉都·湖北咸寧:文化鑄就軟實力 (2015-03-07) (圖)
福建乘風「雙機遇」 揚帆海上「新絲路」 (2015-03-07) (圖)
華南城:促產業升級 勇做新型城鎮化建設排頭兵 (2015-03-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2015兩會-中國新常態 改革進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